性與金錢重塑中國家庭
【大紀元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綜合報導)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的構造與其成員的價值觀,不僅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也塑造著社會。雖然多數中國人不喜歡向記者,尤其是西方記者,談論自己的生活,基督教箴言報的記者馬寬德(Robert Marquand)還是通過他在六個月裡對北京一些中國家庭的採訪略窺一斑,並於12月15日開始,分三個系列在報紙登出。
性與金錢打破大陸家庭傳統價值
2003年開始,中國政府的婚姻政策有一個轉變,男女登記結婚不需雙方單位及派出所證明,不需匯報家庭成份,同居也不再是非法的了。現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年青人們明確表示,自己組成家庭的動力是愛情與金錢,而後者往往會在最後起決定性作用。
由於年輕的一代不再擁有鐵飯碗和政府貼補的住房,住宿學校在最近幾十年成長了三倍,經濟壓力使得他們不得不變得現實,婚外關係扶搖直上,在都市,許多年輕婦女被人「包養」。25歲的於微晶(音)就是個典型例子,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她,有一位40歲的開藥房的男朋友,這位離過婚有一個兒子的先生,每月裡有五天與她住在一起,並支付她的房租。于小姐現在還約會其它的商人,並考慮改變經濟來源,因為她聽說那位藥房老闆也在約會。於希望走生活和經濟的捷徑,她反覆說,「好對象比好工作更重要。」
一旦結婚, 70%的夫婦不再選擇與父母居住,但很多人會住到離父母較近的地方,以便孩子由祖父母照顧,而很多夫婦選擇自己逍遙不要孩子。離婚率逐年升高, 據民政部統計,2001年上海的離婚率為全國最高,達三分之一,大部份原因都是因為婚外情;而12.4%的家庭是雙職工,卻不要孩子。單親家庭變得普遍,今日中國有超過八百萬個單親家庭,十分之一的都市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
在北京一家診所工作的辛(音)是一位離過兩次婚的單親母親。她與第一任丈夫約會時失身,而同意嫁給他,婚姻持續了三年,他有了婚外情人,拋棄了她。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朋友的朋友,婚後過得不錯,他升了高級經理,他們有一個孩子。問題是公司給他配了一部汽車和一位司機開始的,他開始不著家了,司機後來告訴她,她的丈夫和女秘書滿城兜風。他承認了婚外情,她以為女兒會使他們的婚姻維持下去,她錯了,他離開了她。他的同事勸她對他的上司抱怨,她這樣做了要求他付撫養費。他一氣之下銷聲匿跡了。她現在仍然在低薪的診所工作並成為單身母親。辛的故事在現代中國是普遍的。
青少年早戀成風 自殺傾向嚴重
現代通訊技術給中國家庭帶來了具大衝擊,甚至現在24歲的青年,與從初中就開始使用手機、互聯網的19歲的青少年間,都存在著「代溝」,手機信息給害羞的年輕人交換火辣對話提供條件。去年中國最賣座的影片《手機》就生動描述了,一個「聰明人」利用手機,週旋於妻子與幾個戀人之間,最終心力交瘁。
步幅太猛烈,激情會迅速被燒光,許多中國人抱怨兩性間關係只是性需要,「單身不談婚姻,戀人不談未來。」高中和大學生之中普遍流行的順口溜是:「二十一世紀孩子戀愛快,星期一放電,星期二表態,星期三拉手,星期四做愛,星期五膩歪,星期六開踹,星期天再找新的愛。」
同時,第一次性關係的年齡越來越輕。一位大學新生在網上發起「青春無瑕」的簽名活動,只有少數人簽字發誓保持貞操。
另據基督教箴言報記者麥克羅琳(Kathleen McLaughlin)報導,專家認為金錢文化給有孩子求學及找工作的家庭帶來劇大壓力,是青少年自殺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復旦大學高洪雲(音)教授今年10月發佈了一項對2,500 個上海青少年研究,初步結果顯示24%的人說他們曾想過自殺,15.2%認真考慮過付之行動,而5.85%自殺過。
政府為杜絕自殺事件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媒體宣傳、在上海地鐵中特別設置守護人員防止臥軌自殺、計劃建立第一條危機處理中心和自殺熱線、請外國專家培訓校園學生心理顧問等,但高教授說,預防應從家庭開始。
中國新一代出路何在?
對於中國人家庭的價值觀的變化,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覺得犧牲自我、忠於家庭與配偶等傳統價值的消失,使社會正走向嚴重的混亂,「向錢看」會使中國腐敗甚至葬送其前途。
專家認為,1950年到1980年的中國家庭有著道德價值的約束,相對來說較幸福穩定,也較好的為國家服務,而80年代改革開放後,婦女成為性商品,夫婦關係貶值。北京大學的夏雪巒(音)教授說:「現在,女孩子遇見男孩兒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有房子嗎?你有車嗎?』這種對家庭與丈夫造成的賺錢壓力,使我擔憂。」
另一些人卻認為這種變化是中國是走向自由與成熟的表現,兩性都感覺被解放了,中國人不想再失去來之不易的選擇配偶的權利。
然而世界上難道只有非此即彼的兩種選擇,選擇配偶的自由必然要以打破家庭道德價值為代價嗎?更多的人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許多人感到金錢文化給中國帶來的問題被低估了,對成績、大學和工作的過份追求,使得父母忽略了對孩子好行為、謙遜、禮貌等美德的傳統培養重點。而家庭的不穩定及父母不能起到榜樣作用,也必然影響了對孩子的道德培養。人們對早戀早發生性關係的上升與最近的一些青少年殺人案件感到焦慮,渴望一個能教導人如何做人及履行社會責任的道德教育新形式。(//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