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肥胖 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自由時報 文╱陳國寶  隨著糖尿病衛教推廣的普及,愈來愈多的人已經了解到糖尿病的病因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及作用出了問題所造成的。可是卻很少人知道胰島素出了狀況不只會造成糖尿病而已,它也跟高血壓、血脂異常、腦中風、心肌梗塞,甚至一些婦科的疾病有關。

 其實醫界在很早就觀察到一個現象,有些人當胰島素敏感度變差及胰島素濃度升高後,會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症等情形,不完全以糖尿病來表現,但這些人以後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比例卻會相對的提高。這些描述因胰島素阻抗所造成的種種症狀,最早把它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或是「X症候群」,現在則通稱為「代謝症候群」。

 為何胰島素會產生阻抗性,而使得胰島素在身體內沒有發揮正常的作用?原來是因為肥胖導致過多的脂肪組織所造成的,特別是囤積在腰圍(中廣型肥胖 )及內臟的脂肪影響最大。當脂肪異常堆積,會產生發炎物質,使得血管內皮細胞受到傷害,接著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狹心症等慢性疾病,就會陸續的出現了。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關於代謝症候群的定義,有許多國外的醫學團體及學會都提出了他們的看法。這其中最廣為人知及最簡單的,莫屬過於「美國國家心肺及血液組織」編寫的「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NECP )於2003年所提出的第三次報告(ATPⅢ )中的定義:只要下列五項指標中有三項超過標準,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男性腰圍大於九十公分,女性大於八十公分。
●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一百一十mg/dL。
●空腹血中三酸甘油酯大於或等於一百五十mg/dL。
●空腹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蛋膽固醇,男性低於四十,女性低於五十mg/dL。
●血壓高於一百三十╱八十五毫米汞柱mmHg。

 雖然國內肥胖的盛行率不若國外嚴重,可是據專家的統計,國人的代謝症候群罹患率卻不會比國外遜色。究其原因,可能是亞洲人因骨架小及其他體質因素,容易在體內堆積脂肪,特別是到了老年體脂肪的比例更是偏高,這些都成了腦中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若已經罹患了代謝症候群怎麼辦?除了前述五項指標已經超出標準的須治療外,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擒賊須先擒王」,針對胰島素阻抗的元兇–「肥胖」加以控制。除了過度肥胖在醫師評估後可以適度的藥物介入外,生活形態的改善、飲食和運動的配合才是減重最重要的不二法門,千萬不可一味依賴藥物,甚至為求速效以不當方法快速減肥,如此減少的並不是脂肪,而是肌肉組織。

 但奉勸想減重的朋友們,千萬別陷入磅秤數字變化的迷思當中,該計較的是自己的脂肪到底少了沒?特別是「鮪魚肚」上的脂肪。
(本文作者為新竹東元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每天健走可以預防肥胖,降低糖尿病發生
肥胖兒童威脅經濟發展
調整健康體位 遠離肥胖 還能得大獎
研究:睡眠不足可能致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