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7日訊】大陸央行宣佈上調存貸款利率後,國內、外媒體一片熱炒;保險業也故作姿態,勸公衆不要退保轉向銀行儲蓄。熱炒與勸說都是一個假定爲前提的,即:中國金融是完全市場化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爲什麽不久前歐盟拒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且特別指出了金融不透明是中國經濟非完全市場化的重要指標呢?
如果我們明瞭中國金融的內在運行機制,並稍作一下分析就不難發現:這次加息的經濟意義並不大。
首先,利率並不實質地影響中國信貸需求。
由於中小企業資本市場缺位,民間融資一直存在且趨成更大規模。春末夏初,打擊“地下金融”就是明證。再者,正常市場(含信用社體系)的尋租成本高於利息的狀況始終存在。初步估計,這項成本高於利息。一般情況下,擔保(非抵押)貸款的尋租付出在6%至10%之間。以1年10期,10萬塊錢借款爲例:現調整利率爲5.23%,年息爲5,230元;以中位8%計,可能的尋租成本爲8,000元。
其次,對銀行的經營收益理論空間影響並不大,不足以影響基寡頭壟斷實質。
利潤調整前,1年期存貸款盈利空間爲3.33(百分率,5.31~1.98,下同),調整全仍爲3.33(5.58~2.25)。這實質反映了中國金融政策工具從貨幣供應量控制到利率政策即由數量而價)的操控是不起作用的。
銀行體系的寡頭壟斷性,使之成爲必然。只有市場參與者數量充分,才是有效調控的基礎。比方說,對外實行金融開放(兩年後的准入),還要對內實行金融民主──讓更多的民營金融機構拿到“准生證”,讓更多的“草根生存者”獲得信貸機會!。
第三,不會影響銀行的負債衝動。
原則上,只有有效地控制商業銀行存款負債衝動,才能達到預期調控目標。實際上,此次加息幾乎無法影響銀行的負債衝動。1年的利潤空間未變,其他的變化亦很微小。如兩年期存貸利率變化空間增大僅爲0.30;相反,5年期一項,減小了0.45。
以上3項分析可以說是國內任何報紙(包括那個自吹得很厲害的《新%報》)沒法作到的,因爲他們只有一如尊盧沙先生那樣的大話評論,而絕沒有頂尖級的分析。其他大報,也就孫山以下了!其實,國外媒體如英國《金融時報》、日本《讀賣新聞》亦不過了了而已,所謂“大狗叫,小狗也汪汪”也!(注:尊盧沙是宋濂古文寓言《大言》說大話唬人者,騙楚王,後被割鼻。)
那麽,本次利率調整收效不在經濟,在政治上又是何意呢?
其一,部分地回應了美國近期以來人民幣增值的要求。
從技術分析意義上說,加息等於增加了出口成本。在對美國“安撫”的意義之外,大陸更希望布希當選,擔心新人出現會使中國關係不確定性因素增大。鮑威爾並非“口誤”,實在是雙方從技術層面作了大幅度互相妥協。
其二,表明溫家寶控制經濟體系的能力空前加強。
外電紛傳溫在前段調控長三角經濟受挫,此一調息之內政舉措說明了調控的決心。儘管中國經濟的實質的調控仍靠數量如信貸規模而非價格即利率,但在重點性結構調整如限制鋼鐵後,再行利率指導,等於大陸出現了一個比朱行事低調但技術操作更熟練的經濟強勢人物!
其三,側面回應歐盟的拒認。此點可綜合前述得出,不再贅述。
──轉自《民主論壇》(//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