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台灣立法院財委會自本會期開議以來,頻頻針對金融市場存在已久之病態現象與特定金融機構之市場行為,要求行政院金管會拿出監理行動。英國金融監理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FSA )是全球效法的一元化金融監理機關,金管會主委龔照勝上週也親赴FSA取經,FSA的監理魄力值得台灣借鏡。
FSA雖然負有發展金融業之政策使命,但對市場監理依舊非常強勢,去(2003 )年光是對民營金融機構之重大裁罰事件即有13起,幾乎每個月裁罰1件,總裁罰金額達1059萬英鎊,相當於台幣6億4000萬元。
遭裁罰者不乏全球知名大銀行,例如勞氏銀行(Lloyds TSB )、荷蘭銀行(ABNAMERO )、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 )等,每件裁罰金額由10萬到232萬英鎊不等;其中蘇格蘭銀行才在2003年被罰75萬英鎊,到2004年又被罰125萬英鎊,但FSA卻從不手軟。
FSA對市場監理甚至深入到上市公司主管個人,例如今(2004 )年7月7日,FSA裁罰英國1家上市公司WMG通訊部門主管布瑞肯(Peter Bracken )1.5萬英鎊,約合台幣9萬元,調查顯示布瑞肯在2002年9月、11月,分別2次在事前獲知公司內部尚未發布之利空消息,提前在股市放空公司股票,共得利2823英鎊,約合台幣1.7萬元;FSA主管在聲明中強調,FSA不允許任何內部人利用內線消息獲取私利。
FSA不只抓耗子,更會打老虎;就在今年8月24日,FSA祭出該單位成立以來最高額罰款,針對英商荷蘭皇家殼牌(Shell )石油公司旗下運輸與貿易公司「STT」裁罰1700萬英鎊,相當於台幣10.2億元。
Shell遭重罰的原因,是自1998到2003年持續釋出錯誤資料,使大眾誤認Shell掌握之已證實原油、天然氣等礦源多出44.7億桶油當量,相當於Shell總油藏的1/4,且在2000年時早已獲知這項資料有誤,卻遲至2004年1月才更正,在2004年1月9日公佈更正訊息當天,導致股價暴跌7.5%,市值減少29億英鎊。FSA相關主管在聲明中指出,此案的裁罰金額反映出Shell犯錯的嚴重程度。
另一個例子是勞氏銀行(Lloyds TSB )在2000年時因不當行銷一種高風險、高收益連動債基金,造成大量消費者權益受損,除遭判決罰款190萬英鎊外,同時被裁定針對約2.25萬個交易對象賠償共計9800萬英鎊,約合60億台幣。事實上,這項處分主要針對勞氏銀行並未制訂規範,以防止分支機構針對不適合這項金融商品之消費者進行不當行銷。
FSA對於每件裁罰事件,均視案情作扼要、甚至詳盡說明,從不隱晦事實,包括事件發生之經過、金融機構違法事實、法理分析,內容鉅細靡遺,並針對案情提供消費者自保之道,此類監理文化值得金管會學習。
從以上這些例子來看,FSA對金融機構道德性要求非常高,他們不允許管理大眾財富的金融機構、貼近內線消息的上市公司內部主管,濫用市場地位獲取私人利益。一個上市公司主管,居然會為了區區1.7萬元的蠅頭小利,遭主管機構裁罰9萬元,甚至遭到公司開革,即可認知FSA是「玩真的」。
除了高道德標準外,FSA對金融機構的內控制度設計、內控制度落實極為在意,裁罰案例中不乏只因內控機制不完整而遭罰。
台灣金融市場相對於英國擁有數百年的進化過程,還屬於後起新興市場,在制度建立、監理文化塑造方面還有極大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