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援外突破 晉身執行者
【大紀元11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台灣政府援外工作角色由單純的「捐助者」轉型為「執行者」,外交部與援外單位 – 國合會,現正執行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轄下的「蒙古合作基金」計畫,這也是台灣自被中國全面外交封鎖以來,首度全程執行國際組織的合作計畫,具有地位重大提升的政治意義。
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 ),是國際間重要的援外經濟組織,援助範圍涵蓋東歐、中亞,甚至非洲等開發中國家;這次交由台灣執行的計畫,是專為蒙古中小企業主所設置,蒙古學員此際並於台灣受訓。
據了解,於2001年經歐銀董事會核准於「中亞小組」下成立的「蒙古合作基金」,除由日本、荷蘭與盧森堡各捐助五百萬歐元、三百三十萬歐元與一百萬歐元,我國也捐贈一百萬歐元;該基金主要目的是為協助蒙古進行經濟與制度革新,以順利轉型為市場經濟。
台灣捐助金額雖為四國中較低者,但因台灣的中小企業發展經驗受到歐銀高度肯定,剛好彌補先進國家與受援國之間的技術執行落差,台灣因此雀屏中選,成為該基金的主要執行與承作國家。
熟悉國際開發銀行人士透露,台灣雖然在幾個主要開發銀行有許多捐助,但多為「出資者」角色,頂多參與會議或是將基金的孳息以及部分後續計畫交由台灣幫忙,但從頭至尾委由台灣辦理,在現有的公開援助計畫中,絕對是頭一遭。這說明台灣在相關國際組織上已晉身為「執行者」角色,不啻為一項突破。
問及相關效益,負責援外事務官員認為,台灣與蒙古才剛互設代表處,兩國關係發展方殷,透過國際經濟組織進一步援助,勢必有利於台蒙互動。更重要地,這是自國際組織取得資源進行對台灣國家利益有好處的援助,如果計畫執行良善,信譽獲得肯定,將來會有更多機會拿到國際資源來做援外工作,爾後金援外交就不見得要「自掏腰包」了。
這次來台受訓的蒙古中小企業學員共有十七位,行業別涵蓋皮革業、零售業、印刷業、媒體業以及農業等,負責執行該專案的國合會除邀請台灣具成功經驗的中小企業主授課並分享經驗外,也極具野心地希望這項自上週開始為期兩週的密集訓練,能促發兩國商機,看看過程中能否產生一些簽約交易的案例。
目前台灣主要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援外計畫,除歐銀外,還包括非洲開發銀行、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等;官員指出,由於中國的經貿力量上升,外匯存底也不斷增加,未來兩岸在這些國際開發銀行將會產生競逐關係,例如上週美國與中國舉行的美中經濟聯合委員會聯席會議上,中國即表明有意加入美洲開發銀行,這對台灣來說,是值得重視的訊息。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