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台商中國購料 成本大增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台北報導〕根據台灣中央銀行統計指出,在比較利益之下,台灣三角貿易的金額逐年攀升,其中,有高達60-70%的比重屬於中國出口、台灣押匯,去年一整年,中國出口、台灣押匯金額已經突破75億美元。在人民幣升值機率大增下,當地內購原料比重偏高的台商必將支付較高的原料成本,壓縮獲利空間,中國台商不諱言指出,已在當地生根的傳統產業廠商將是人民幣升值的受害者。

根據中央銀行每季公布的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經常帳項下的「其他事務服務」(other business servies )主要內涵為三角貿易金額,主要是三角貿易屬於勞務收入,而非實際貨品通關金額,大約佔其他事務服務的80%。

以此推估,近5年來,三角貿易金額由1999年的64億美元緩步上揚,2000年約77億美元、2001年為80億美元、2002年為88億美元、2003年突破百億美元關卡,來到108億美元左右,今年前3季則已達到91億美元。

央行官員表示,三角貿易的金額上揚主要是國內成本上揚,產業外移至東南亞國家,其中,中國的比重確實呈現明顯的上揚跡象,雖各外匯指定銀行每月必須定期呈報中國出口、台灣押匯的概況,基於各種考量難以對外公布,僅能透露三角貿易金額中的確以大陸的比重相對較高。

根據概估,1999年中國出口、台灣押匯的金額不超過50億美元,大約40幾億美元,2000年正式突破50億美元,2001年約莫56億美元、2002年及2003年各達60-70億美元,今年前3季應該也有60億美元左右。

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沈重,台商以中國為生產基地,而台灣母公司接單押匯以賺取價差的模式,是否還「有利可圖」引發關注。對此,大型企業集團認為,由於台商大都是借美金,在美元弱勢而人民幣可望升值的情況下,借款應該可以少還一些,同時,以人民幣計算的長期投資淨值,也可在人民幣升值下提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台商在當地內購原料比率太高,勢將隨著人民幣升值,接單押匯所賺取的美元,能換得的人民幣將變少,因而支付更多的原料成本,尤其是傳統產業通常原料內購比率較高,加上傳統產業若已在當地生根,傷害可能更大。

至於電子業部分,大型企業集團則認為,多數電子廠商的關鍵元件其實都是進口,在中國組裝而已,所以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反而不如想像中那麼嚴重。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東莞台商滅門四屍五命 住新社區人煙稀疏
東莞台商四屍五命命案  海基會協助善後
東莞台協證實台商一家四口五屍東莞被殺
東莞台商命案警逮捕一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