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歷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
明代像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閣帖》於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戲鴻堂帖》;文征明刻的《停雲館帖》;華東沙刻《真賞齋帖》;陳眉公刻蘇東坡書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賞齋帖》可謂明代法帖的代表。《停雲館帖》收有從晉至明歷代名家的墨寶,可謂從帖之大成。
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制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即「台閣體」。士子為求干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
明代近三百年間,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有造詣的大家,但縱觀整朝沒有重大的突破和創新。所以,近代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總結說:「有明一代,操觚談藝者,率皆剽竊摹擬,無何創製。」
(資料來源:世華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