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世界襲產 遊客混淆
【大紀元11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立翔╱萬里報導〕位在台北縣野柳地質公園內樹立著「台灣世界襲產」解說牌,因為名不副實,最近引發觀光客高度質疑,更舉出官方對於(World Heritage )字樣有「世界襲產」、「世界遺產」兩種譯名,更易產生混淆。。
奇怪的是,遊客查證網站發現,包括「文建會」、「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農委會」等官方網站內容,甚至連監察院的電子公文中,對於(World Heritage )有「世界襲產」、「世界遺產」兩個稱呼。遊客質疑,簡簡單單的一個英文單字,在台灣出現兩種譯名。
遊客反映說,目前觀光單位及內政部營建署等機關是用「襲產」,不過文建會網站內卻有所謂的「世界遺產知識網」,更離譜的是「世界遺產知識網」內的文章同時也有「世界襲產」這個名詞,讓人摸不著頭腦。
北海岸暨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憩課課長施照輝承認,台灣確實沒有任何景點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襲 )產名單,當時立牌時才加上「台灣」兩字以示區別。但野柳特殊地質景觀豐富,在台大地理系合作推動下加入不需以國名申請的聯合國「地質公園」標章認證,經過民眾反映已經考慮將立牌改為「台灣地質公園」。
文建會第一處說,目前文建會對於(World Heritage )統一稱做世界遺產,但部分學術界教授在網內發表文章時,堅持用文化襲產,該會尊重學術專業,讓「世界襲產」繼續出現。
官員說,文化界與學術界對這個名詞產生爭議,前者認為Heritage是祖先留給人類的遺產,學術界則認為,而自然資產,人類只是承襲保護不能據為己有,歷來堅持用「襲產」,官方基於尊重學術界認知,不予干涉。
通過地質公園標章 躍上世界舞台
〔記者黃立翔╱綜合報導〕野柳地質景觀豐富,是世界級的地質景觀瑰寶,卻因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無法循徑列入世界遺(襲 )產,甚至只能被台灣自己內部列入「世界遺(襲 )產潛力點」,北觀處表示,將全力推動野柳通過聯合國「地質公園」標章,若成功可望開啟「野柳模式」,帶動台灣重要地質景觀躍上世界舞台。
行政院文建會過去曾列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總共有十二處,包括紅毛城、陽明山、金瓜石、金門、舊山線鐵路、澎湖玄武岩、棲蘭山檜木林、太魯閣、玉山國家公園、阿里山森林鐵路、卑南遺址、蘭嶼。
文建會表示,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能列為世界遺產中的「文化或自然遺(襲 )產」必須各符合六項及四項標準,且申請登錄不僅過程繁複,更必須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襲 )產委員會」主席團七名成員審核提名評估報告,並向委員會提出推薦等多道程序。
官員表示,這中間須經「世界遺產中心」檢查提名資料後,送交「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onumentsand Sites,簡稱ICOMOS )或「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聯盟」評審,由專家依文化與自然面認定,現場評估該遺產情形,並完成評估報告。
儘管中國會從中做梗,但誰知道台灣會不會成為聯合國成員?因此文建會將持續推動維護台灣人文、自然景觀。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