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學者:台灣走向研發導向應防製造業空洞化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易霖新竹21日電 )台灣發展傳統及科技產業代工優勢逐漸被東南亞國家取代,近年來業界高喊台灣應從「製造導向」走向「研發導向」。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副理事長黃得瑞表示,台灣走向研發導向是時勢所趨,但應避免製造業空洞化危機。

黃得瑞表示,台灣產業發展迄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60至1980年代,以OEM(委外代工)為主的傳統產業代工時期;第二階段則是1980至2000年的高科技產業代工期,發展趨勢已由OEM轉向ODM(設計代工 )及創新研發;千禧年後,進入以創新研發(自創品牌)的時代,進一步主導國際新規格。

他指出,1997 年底「第三次工業革命」在美國發生後,美國逐漸失去製造業大國優勢,1980 年代中起,亞洲四小龍開始積極切入科技產業代工,為台灣經濟開啟另一波高潮。

受科技產業代工轉向發展影響,亞洲四小龍 7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短短二十年間,科技出口指數(Technology Export Index,)成長幅度驚人。

根據統計,1977年亞洲四小龍科技出口指數為0.74,遠低於同期G-7國家(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的2.17;但1995年時,亞洲四小龍出口指數成長至1.8,超越G-7同期的1.67,顯示當時台灣分享科技產業代工獲益不淺。

黃得瑞指出,隨著知識經濟帶動產業全球化、網路化及科技化發展,科技產業的經營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台灣面臨較高的人力成本、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中國內需市場吸引力及開發國家工業等種種國際競爭壓力,逐漸失去科技產業代工的優勢,走向研發導向是時勢所趨。

不過他也強調,近年來業界高喊台灣應從「製造導向」走向「研發導向」,甚至認為台灣「適合做研發,生產應外移」,但這樣的觀念如果過份宣導,將使台灣製造業面臨「空洞化」的危機,由於製造業屬勞力密集產業,一旦落入空洞化,恐將造成台灣失業率大幅升高,衍生繁雜的社會問題。

黃得瑞說,研發與製造是一體的兩面,不能過份倚賴單一層面,沒有製造同步推動研發,勢必產生問題,製造業也必須同步轉型。

他認為,在積極推動台灣走向「創新研發」之餘,也應致力打造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基地」;不論「傳統產業」或「科技產業」均應利用創新思維與科技方法促成產業「知識化」與「加值化」,而產業界成立的「創新研發中心」也不應「看大不看小」,忽略多數中小企業所具備的高度機動性及應變能力。

除了「製造導向」與「創新導向」應兼顧,黃得瑞建議,未來台灣要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維持競爭力,必須持續為邁向技術專精、服務卓越而努力。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整合產官學研各界意見,擬訂重要科技發展方針,藉由國家科技發展體系推動執行各項重大科技政策,以實質的經費、人力等資源投入,如此才能創造一個有利科技發展的大環境,建構成功的發展模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