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波:假如我是一個普通的村委會主任
【大紀元11月19日訊】常有人責備一些高談闊論、宏大敍事者:“別吹得那麼虛,真要叫你辦幾件實事,你這水準連個村官都不如!”這就好比《走向共和》裏的袁世凱責備康有為:“照那些個人的一套,能把紫禁城給掀翻了,可你叫他真動起手來,他連個雞窩都搭不成!”多少人滿腹學識與理想,一旦著手現實問題,最終都成了白紙一張,還落得提心吊膽、滿身創傷、餘生歎息的可悲下場。那些壯志淩雲的失敗者,失敗之後才終於看清問題之根本,然而也只有不斷抱怨和發洩的本事。我稱他們為“新時代的祥林嫂”。
中國的大部分農村,乃是人情社會。人情背後是複雜的利益和權力之實際較量。法律與政策的力量,並不那麼想當然地深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農村的工作,最難做的倒是那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村官在任期間,處理人情竟成為最大的工作,繼而分割利益、攬取權力、拉攏勢力、掩飾問題,滋生了永難剷除的群體腐敗。鍋裏有,碗裏才有;鍋大,碗便大──這靠的是村官對財政、人事、資訊的控制。普通而又優秀的村官,不貪財已是村民支持他們的重要條件;至於其他,規劃了100份藍圖,村官能實現7、8份,那便已經很不簡單。畢竟,這是在中國;欲實際治理公眾之事的任何人,都必須具有平息盲目意氣和杜絕光說不練的基本前提意識。
假如我是一個普通的村委會主任,未上任之前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傳和討論政治綱領:組織村中離退休教師、退伍軍人、有見地的村民,組織會議集思廣益做總體規劃,集中于民主選舉、經濟發展、反腐敗、教育的討論,而後自費編印、發放簡明易懂的會議整理記錄,並發放印有個人簡介、政治綱領(簡要)、聯繫方式的名片。第二件事是預選之後面對競選對手,從容應對正式競選。可能的事情即將發生,例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委會副主任、區鎮級官員威脅或拉攏我的支持者,乃至威脅或拉攏我本人,我唯有等待正式競選結果。如競選勝利,要做三件事:一、到鎮政府領取任職資格證書;二、按選舉規程選舉小組長、村民代表;三、完成財務交接,並設立村會計和出納。
三件事情辦完,要面臨4個不同群體:村民、村委會、村黨支部、區鎮級官員。要展開工作,需要重新全面地知道此4個群體的不同權力、職能和界限,且必須知道真相。其後是實際的問題:土地房屋清理整頓、農業稅、道路整修、拉電話線,籌畫建設禽畜養殖廠、飼料廠、花生油廠、肉食品加工廠等。而這一切,都要靠一大批的人才、技術、資金、交通和市場。人才、技術、交通、市場的事情不難做,資金問題可先提供完整的計畫書和立項報告,向市、區、鎮爭取第一筆啟動經費,其後持續推廣“小額貸款”(茅於軾模式)。村中農民工占絕大多數,應于村中建立農民工獨立工會,與外出民工、其他工會、勞動行政部門、勞動力市場等建立緊密聯繫。這當中不乏頗有能力和財力的包工頭,可鼓勵其返鄉投資或創業。
所有的環節之中,最重要的媒介是資訊,而不是嘴或者話筒。在村中創辦媒體,就是個很不錯的構思。例如,專門辦一本100頁左右的《第四權力》月刊(有稿酬),暫時只須一個免費網頁做《第四權力網》,由非村委會人士和外來人士建立編輯部,吸收媒體運作經驗,關注財經、法治、社會、學術、教育、求業等務實資訊(亦含本村重大資訊),使媒體逐步走出家鄉,並成為有力的監督之器和有用的公共之地。教育,同樣擔當這個職責。村中除普通的小學、中學之外,一定要有一個地方是公共知識場所。這個場所不必是城市社區那樣的公園、球場。但它可以是《第四權力》雜誌編輯部兼圖書室、無聲網吧,裏面的資料全部來自於社會免費捐獻和民間最低打折交易的書報雜誌、影碟、歌碟、光碟等。
“村”,看似國家小小的組成單位,但它的矛盾、淵源、走向,卻具體而複雜。比如聚賭、標會、買碼、吸毒、黑社會等社會問題,征地、拆遷、電力、逃稅、救濟、扶貧、私自開建、無證經營、信用社金融漏洞、農貿市場經營權糾紛等經濟問題,貪汙、挪用、賄賂、受賄、濫罰、假帳、白條、破壞民主選舉、破壞自治權等政治問題,以及中國高層、中層某些本來就大有毛病的制度、法律、規章、決策問題,還有由於“山高皇帝遠”的各類暗算、陷害、打擊、報復……,凡此種種,都需要有一個實際力量的監督、保障和維護。此種實際力量便是民主與法治,表現于村民會議、合法合同、依法行政、財務公開、政務公開、招標投標競標一律公開等。當這些形式漸漸失效,村民便極大地依賴于道德,表現於民風、氛圍以及每個人言與行之間的距離。所以,假如我是村委會主任,在上任的第1天,我一定會在村委會大門前掛上這樣一幅醒目的標語: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準則,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規範。──本村(民選)村委會主任楊銀波親筆”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