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中日關係 爭奪與互補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11月17日訊】以製造業爲主的中國,借助長期保持的人民幣低匯率,並以産品超低價作爲競爭手段,出口額連年攀升。據北京官方新近發表的“外貿形勢報告”估計:今年,中國外貿總額可望突破萬億美元,達到1萬1千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在全球貿易排名中,升到第三位。

在中國的經貿夥伴中,日本由第一位,降到第三位;美國保持第二位;東擴後的歐盟,則一躍而爲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然而,這一位次的變化,卻並沒有削弱中美或中日貿易的重要性。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日本則仍然爲中國的第一大進口國。

最值得玩味的,是中日關係。經濟上日益熱絡緊密,政治上卻經歷著空前的寒冷。兩國元首已經三年沒有互訪,被稱爲三年“無外交”。對此,中方的解釋是:日本首相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是中方冷落日方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一理由,基本上是說給中國老百姓聽的。關鍵的原因,北京卻並沒有說出來,那便是:日本對臺灣的支援,台日美防線的逐漸成型。日方的解釋是:北京在國內的反日宣傳,導致中國民衆仇日,今年圍繞中日足球賽事所發生的反日風潮,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朝野的神經。日方也有一個沒有道出的真正原因:中國區域競爭力增強,導致日本不安全感加劇。

實際上,中日關係中,還有一系列更爲複雜的糾紛:日方曾長期以低息和無息日元貸款,支援中國經濟改革,北京卻沒有讓中國人民知情,日方對此極爲不滿,已經大幅削減了這一援助專案;面對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日方早已“實際佔有”和“有效控制”,中方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爲力,爲此氣悶於胸;中日雙方都向俄國爭取能源合作,期望從俄國取得輸油管線,在這一爭奪中,因俄方偏重日本方案,中方已經明顯落敗下風。近日,俄國總統提出歸還早先佔領的日本北方四島中的兩島,以締結“俄日友好條約”,表明俄日關係將更上一層樓,中方欲從俄國獲取輸油管線的企圖,勢必進一步落空;而中日雙方圍繞東海大陸架開發權的爭議與爭奪,日趨白熱化,更使雙邊關係雪上加霜。

這恰恰能夠詮釋,近期,中國核潛艇闖入日本領海,所引發的外交風波。中方的行爲,顯然是一次公開的試探:展示中方的軍事遠征能力,試探日本的反應;衝撞台日美防線,試探美國的反應。日方已經向中方提出抗議,並要求北京“謝罪”,北京最終承認中國核潛艇闖入日本領海,以“技術失誤”爲由,向日方表達了“遺憾”。這一事件,顯然使中日關係遭受進一步重創。

撇開政治的層面,中日經貿關係,彼此卻依賴日深。中方需要日本的技術,來推進現代化進程,也需要日本的市場,來消化中國龐大製造業的産品;日方則需要中國的大市場,畢竟,日本是中國技術與裝備的最大供應國,同時,引進中方廉價的商品,也有助於降低日本的消費成本與通貨膨脹。實際上,兩國經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

鑒於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在野黨和民間都能給予政府壓力,要求他們考慮日中關係的重要性,盡力予以改善;中國是一個非民主國家,一切由党國領導人說了算,至少沒有主動改善中日關係的國內壓力,容易意氣行事。因此,中日關係未來走向如何,恐怕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北京的姿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勁松:中國經濟——買辦經濟
陳勁松﹕中國能源危機深重 出路渺茫
陳勁松:法國總統的「中國情結」
陳勁松:中俄首腦會 中方吃大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