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回顧與策進系列之二》做好專業準備 拋出有利台灣議題
【大紀元11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特稿
每年APEC領袖會議,都為台灣搭造一座難得的舞台,總統特使有機會與各國元首平起平坐,在艱難的外交處境下,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不過,APEC議程其實相當艱深專業,牽涉面向複雜,自願性與不受拘束的特性,也讓結論顯得不夠具體。
由於議程本身不容易引人興趣,大家又隱約覺得APEC是重要的,於是,一股熱切關注在苦無抒發的情況下,只好無限上綱的投射到兩岸關係。
一位多年與會的資深官員就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呈現停滯的僵局,國人應該認清,我們在國際場合主動挑起問題,不但不能化解爭議,反而在中國嚴防「台灣問題國際化」心態下,根本無法顧及台灣民眾觀感,打壓力道只會更強,兩岸關係更倒退。
官員指出,我方在APEC前置作業中一向不願挑起兩岸爭議,無奈禁不起各國媒體利用這個兩岸同台的難得機會,不斷追問,最後被迫讓爭議赤裸裸的搬上國際舞台,造成兩岸都不願看到的難堪場面。
為避免連年重蹈覆轍,國安會其實早已訂出一套標準作業程序。由於APEC跨越財經、外交兩大領域,下轄的交通、衛生、電信、農漁業、人力資源、工業科技各工作小組,幾乎將政府所有單位都納入。
一位今年擔任APEC領袖顧問的人士,就以他的專業經驗指出,首要工作就應訂出工作目標,然後交政府各單位在專業領域下擬定策略與具體方案,如此跨部會整合才能有條不紊、各司其職。
以領袖會議為例,其實我方設定的目標都相當簡單,就是「要能讓領袖代表有尊嚴」、「要能對APEC做出具體貢獻」、「要能積極參與APEC各項活動」。
最近幾年規劃APEC領袖會議時,大致都不出上述範圍,但這樣簡單的目標能達成多少?多數被問到這個問題的官員,自己也搖頭。
一位曾負責APEC業務的外交官員就指出,一大原因就是各部會專業準備根本不足,平常與各國工作小組開會時,就無法拋出引起國際共鳴,又有利台灣願景的議題。
做為第一線與各國斡旋的外交部,每年總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嘆。
至於在尊嚴參與部分,每年更有不少荒腔走板的演出,比如去年引發「朝野一致譴責」的座位安排問題,其實泰國主辦一年來,都是循著複雜公式,不斷調整座位安排。
但我方卻在領袖會議時,因應國內目光的突然聚焦,用此大罵中國打壓,引起的國際共鳴有限,甚至適得其反。
並非我方不應該控訴中國打壓,而是若不能言之成理、一針見血,到頭來消耗的反而是台灣的國際形象。
「台灣是否已做好參與APEC的準備?」
這個問題對已經參與APEC十四年的台灣而言,看似荒謬,但看看每年的成績,恐怕沒有多少人敢大聲反駁,說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