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
現在到台北故宮常可看到一種狀況,由正館西側門下車直接入館參觀的遊客,總是在幾十分鐘的搜尋之後,才發現想看的東西不在裡面,氣喘噓噓地跑回櫃台詢問,得到一盆冷水地回答:「翠玉白菜不在這裡!請依指標,移步圖書文獻大樓。」根據故宮入口櫃台服務人員的說法,至少有八成以上第一次來院參觀人口,一定要找到「翠玉白菜」。
可是,或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被視為鎮院之寶的「翠玉白菜」,在故宮專業研究人員公認的十大院藏國寶裡,根本還入不了列,結果,好不容易總算看到了「翠玉白菜」,卻與其他珍貴院寶擦身而過!
那麼,究竟十大院藏國寶是什麼?現在到故宮是不是都看得到?院內學者們很無奈地說:「人們一來就問白菜與豬肉在哪裡,所以,在例行展覽裡,有沒有十大國寶並不重要,倒是白菜與豬肉一定要擺出來。」故宮本院受到正館整復工程的影響,展場空間大幅縮減。院藏文物大約六十五萬組件,以往依不同品類分區呈現的眾多常設展,如今只能精挑細選一百組件,重新組合在圖書文獻大樓同一個展場裡,數量不及過去四分之一。
為了方便參觀,人們口中可聯想成一道菜的「白菜與豬肉」--「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在策展人員精心安排下放入同一個展櫃。不過可千萬別只花十分鐘排隊等看「白菜與豬肉」,因為這一百組件的精品,可說是故宮代表性文物的精選再精選,也只有在正館整建期間,才有這種機會,得以在兩個小時以內就覽遍故宮精品。
一百組件精品,略分為瓷器、多寶格、玉器與象牙。多寶格兩組,共四十一件,所以,其他單件文物共五十九件,其中陶瓷佔了四十二件,數量最多,因為院藏兩萬六千件陶瓷器物,是故宮最獨步全球的收藏,四十三件精品依年代及各名窯代表產品呈列,正好可完整呈現陶瓷發展輪廓。對於「一生可能只到故宮一回」的人,豈能錯過這盡賞故宮精華的兩個小時?
一加一不等於二,兩項十大國寶共計十九件。
故宮有兩種「十大國寶」,一種是院內專家公認的「院藏十大國寶」,另一種則是每年針對參觀者問卷調查的「票選十大國寶」,有趣的是,兩種十大加起來居然有十九件,只有一件「快雪時晴帖」是重複的。
院藏十大國寶分別是「散式盤」、「汝窯天青水仙盆」、「鑲松石珊瑚壇城」、「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快雪時晴帖」、「爾雅下卷」、「清康熙大藏經」及「帝鑑圖說」。因為其中有半數以上是限展書畫,往往要等待好幾年才有可能在每年10月的特展裡露臉,所以,一個人一生中要有機會看完院藏十大國寶,是相當困難的事。
至於觀眾票選十大國寶,則分別是「翠玉白菜」、「龍形珮」、「大雁玉帶飾」、「清明上河圖」、「掐絲琺瑯天雞尊」、「清高宗夏朝冠」、「快雪時晴帖」、「漢六朝玉角形杯」、「清乾隆香山九老」及「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在這次的百件精品展裡,只見到「翠玉白菜」。
精選十大名瓷,一小時成為陶瓷小專家
百件精品展陶瓷器物四十二件,由故宮研究員余佩瑾策畫挑選。余佩瑾表示,以前院內常設展設有陶瓷專門展覽室,展出約一千件,依年代發展及產地分布,呈現陶瓷發展史。相較之下,四十二件雖難免有掛一漏萬之憾,但在「時代特別、工匠巧思」的選件原則下,每一件選出的器物各具代表性,其中更不乏院內唯一、甚至全球唯一的精品。
四十二件陶瓷器物的陳列,先依年代區分,年代最早的可上溯到「漢綠釉壺」,最晚的,則是「清嘉慶粉彩番蓮包袱瓶」。陶瓷精美之選集中在晚唐至前明期間,多數是各地官窯出品,以地名區分,但明代以後,官窯集中在景德鎮,改以窯名區隔,每一種「窯」各具代表性特色,所以,只要認識每一種窯的其中一件作品,不同朝代的骨董陶瓷特色,也就可大概瞭然於胸了。
元╱鈞窯╱天青紫斑碗
「夕陽紫翠忽成嵐」,
是對鈞窯瓷器由淺藍、深藍、粉藍交織成釉彩的形容,色彩千變萬化,突破視覺對釉彩的想像。
「天青紫斑碗」在淺青綠色底釉浮現紅紫色彩斑,
製造出天空與彩霞的意象。
明╱成化╱鬥彩雞缸盃
融合釉上彩與釉下彩燒製技術的成化瓷,
曾有一件鬥彩雞缸盃在國際拍賣市場創下天價,其實,晚明盛行的器物拍賣,
成化官窯的鬥彩酒杯也早創下天價,
據當時的紀錄是「十萬金」。
宋╱定窯╱嬰兒枕
以燒白瓷名聞天下的定窯,作品釉色微帶牙白。
北宋有很多瓷枕作品,但以嬰兒為造型的並不多,
這個牙白色的嬰兒枕則因生動活潑的造型受人喜愛。
故宮院藏同型嬰兒枕有兩件,
北京故宮也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
五代╱越窯╱秘色瓷洗
這是秘色瓷洗唯一的傳世藏品。
對於「秘色」,唐代詩人陸龜蒙這樣形容:
「九秋風入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亦即呈色如幽隱的山峰翠嵐,
有些神秘之美。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汝窯被稱為青瓷之魁,台北故宮收藏質量第一名。
這一款傳世的蓮花式溫碗,全世界只有台北有。
據說千禧年時考古有發現一個相似的器形,
卻只是破瓦片。十瓣蓮花形,
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的紋飾及造型,
隨佛教傳入而盛行,爾後更取其出泥不染的習性,
寓意廉潔。原器應與一執壺配套,
為溫酒用器,晚唐至宋常見。
南宋至元╱哥窯╱葵花式盤
哥窯是相對於弟窯的稱呼。
晚明小說中曾提到兩位燒瓷名家章生一及章生二,
哥哥章生一的哥窯燒造的瓷器,
釉表會出現許多開片。
弟弟的弟窯即龍泉窯,
作品釉色粉嫩如春天的梅子。
南宋╱官窯╱葵花式洗
葵花式洗,
故宮只有一件。
它的用途有很多種說法,
有人說是放祭品,
也有人說是調色盤或順筆的筆硯。
明╱永樂╱青花龍紋扁壺
隨著鄭和下西洋的旅程,
中亞的文化交流呈現在陶瓷器物上,
造型仿自中東金屬小水壺,
三爪龍繞其間,氣勢非凡,
後來雖有很多龍紋飾,
藝術上卻少能超越它。
唐╱白瓷雙龍耳瓶
這個白瓷雙龍耳瓶具中東文化色彩,
型制曾在敦煌壁畫裡出現,
因造形好,隋唐有很多墓藏出土。
到了清代因喜愛青瓷,
所以仿製成青瓷雙龍耳瓶。
清╱乾隆╱玲瓏旋轉帽架
鏤空瓷器在燒製上色
的技巧上特別困難,
乾隆時期講究燒造技術的創新,
這件「玲瓏旋轉帽架」
更是處處充滿機巧趣味,
雖是帽架,頂部小蓋子打開可放香料,
圓形帽架還可旋轉,十分精巧別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