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宏觀調控成效與預期軟著陸相距遠

標籤:

【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30日電)中國人民銀行在本週四宣佈升息,學者分析,中國宏觀調控成效不彰是關鍵因素之一,為抑制投資過熱,祭出監控銀行信貸擴張、收緊資金供應鏈、嚴格審批土地等措施,但地方官員抵制,不願意聽從中央指示,使得成效與預期的「軟著陸」相距甚遠。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本週五起調升金融機構存放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 1.98%調高至 2.2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葉明峰表示,中國第3 季 GDP成長率9.1%、前 3季 GDP成長率9.5%,顯示經濟降溫成效不如預期,中國應採取更嚴厲的宏觀調控措施,控制產業投資成長,否則恐將導致經濟「硬著陸」。

葉明峰認為,事實證明中國透過行政管制新的投資案,並不能達成經濟降溫效果。且中國人民銀行高層官員最近表示要更有彈性發展,顯示人民幣升值不排除是下一步的措施。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分析,中國由於景氣過熱非常明顯,改採調整利率方式,證明近半年以來實施的宏觀調控成效不大,在行政手腕失敗後,改採經濟政策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陳添枝表示,為應付景氣過熱問題,緊縮銀根是最有效的做法,不過,利率升高0.27個百分點幅度不算大,從中長期角度觀察,他認為,未來中國應該還會繼續再調升利率。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長高長,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台商電子報」中,進一步分析中國宏觀調控措施為何與預期有落差。

他表示,宏觀調控政策手段包括監控銀行信貸擴張、收縮資金供應鏈、管制特定行業或項目投資、嚴格審批土地等。雖然原本過熱的經濟形勢有緩和,不過,成效仍與期待的「軟著陸」相距甚遠。

高長表示,主要原因是宏觀調控政策出現一些不穩定現象。首先,由於流動資金短缺與相關行政手段,加上電力供給等問題,使工業成長率明顯下滑,一旦持續下滑趨勢不變,很可能造成生產效益下降、企業破產增加、銀行呆帳增加、財政收入減少等問題。

其次,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回落後反彈情形,尤其地方政府投資仍頻繁,民間游資活絡和銀行存在濫頭寸等因素仍繼續存在,因此,投資熱潮仍可能再度浮現。

至於中國政府嚴格管控,銀行不得不收縮貸款,造成銀行濫頭寸增加,加上貸款過度萎縮,對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相當不利影響,因而導致訂單減少及拖欠明顯增加,造成生產力下滑現象。

高長表示,中國總理溫家寶宣示採取宏觀調控政策,迄今已達半年。雖然目前有初步成效,但在上述變數因素影響下,中國當局對降溫措施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沒有十足把握。

英國金融時報社論曾經指出,中國降溫措施成效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是地方官員抵制,不願意聽從中央的指示,例如長江三角洲的地方官員因為降溫措施會影響該區域的經濟發展,而不願全力配合中央的降溫政策。導致宏觀調控成效不彰,必須動用貨幣政策,以緊縮銀根方式抑制過熱的投資活動。

相關新聞
分析家指中國可能被迫進一步升息
台幣升8.5分 本週升3.61角
暢銷書《禪機》在中國是否會被禁?
十大農民歌王進京放歌 郭蘭英喚醒西部美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