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雲:中國的下崗失業問題小議

林思雲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0月30日訊】一、中國特色的下崗失業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失業情況都是與經濟成長同步的。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上升,經濟規模擴大,雇傭需求增加,就業情況就轉好。反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下降,就業情況就惡化。可是中國卻出現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就業高速惡化的不可思議的現象。1994年到1997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都在兩位數以上,1998 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雖然跌至7%,但也還能算是高成長。據中國官方估計,1995 年中國的下崗失業職工人數爲400萬,1996年增加爲800萬,1997年增加爲1200 萬,1998年更增加爲1600萬。

‘?中國爲什麽會出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就業反而惡化的這種反常現象呢?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政府計算失業人口的方式所造成的。據中國政府統計,在12多億人口中,除老人、兒童外,勞動人口有6億2000萬人,其中3億3000萬人從事農林魚業的第一産業,其餘2億9000萬人從事第二、第三産業。在從事第二、第三産業的 2億9000萬的人口中,除去在鄉鎮企業工作的1億2000萬人,完全靠月薪生活的城市工薪人口只有1億7000萬人。中國政府並沒有計算包括農村人口在內的全體國民的失業情況,而是只計算城市中的失業人口。其實在中國農村的3億3000 萬人的第一産業人口中,有高達近兩億人口的剩餘勞動力,現在進入城鎮中長期工作的農村戶口勞動力約有4000萬人。4000萬人有了工作,減去1600萬人的失業,可以說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解決了2000余萬人的就業問題。

‘?解決了2000余萬人的就業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中國政府卻有難言之隱。因爲農民的就業問題並不是通過中國政府的努力解決的,而且中國政府也沒有把農民的就業問題放到議事日程上。中共自稱是工人階級的政黨,所以中國政府對城鎮的“工人階級”十分偏心,制定了種種有利於城鎮戶口居民就業的政策,寧願犧牲農民的就業也要保證城市居民的就業。儘管有這種一邊倒的政策,仍擋不住農民進城搶城裏人飯碗的狂潮。

‘?中國要想走商品經濟的道路,就必遵從商品經濟的基本法則,把勞動力也作爲商品上市出售。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勞動力和其他商品一樣,也是在質量和價格上進行競爭。素質高、價格低的勞動力就具有競爭力。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上有兩種勞動力,一種是城市戶口勞動力,另一種是農村戶口勞動力。城市戶口勞動力與農村戶口勞動力的競爭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

‘?雖然說城市勞動力的總體素質高於農村勞動力,但國有企業的大多數下崗失業者是城市中素質較差的勞動力,而進入城市的農村勞動力往往是農村中素質最高的勞動力,所以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者在素質方面很難與農村勞動力競爭。此外由於多年來國家對城市居民的優惠,使城市勞動者的收入遠高於農村勞動者的收入,因此城市勞動者要想在勞動力價格上與農村勞動者競爭也是很困難的。農民要求的工資水平比城市居民低不少,也沒有對住房等社會福利有過多的要求。以市場經濟的觀點來看,農村勞動力是一種價廉物美的商品,比城市勞動力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可是中國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商品經濟社會。目前中國存在兩個經濟,一個是中國政府經營的國有經濟;另一個是外資、私人經營的私有經濟。國有企業按照政府的政策優先雇傭城市勞動力,而私有企業卻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優先雇傭農村勞動力。近年來,新興崛起的外資企業、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國有企業卻日益沒落。由於私有企業按照市場原則以雇傭廉價的農村勞動力爲主,不但對解決城市勞動人口的失業沒有幫助,反而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外資、私營企業不願意雇傭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所要求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比農民高;第二、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絕大多數並沒有什麽特別技術;第三,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平時懶散慣了,怕這些人將吊兒浪當幹活的壞風氣帶到自己的企業中。

‘?以前國有企業的職工是中國社會中令人羡慕的階層,他們受到國家的特殊關懷,有終身雇用制保證一生的生活問題,享受有住房、醫療等各種社會福利。這些都是在私有企業中工作的勞動者、個體勞動者、農民勞動者所不享有的特權。可是一旦離開了國有企業,就什麽特權也沒有了。因此國有企業職工的下崗失業,不僅僅失去的是職業,同時也是社會地位的降低。所以下崗失業的國有企業職工的心理負擔是非常沈重的。

‘?以往社會主義的中國是按照嚴格的身份制來分配社會財富,而市場經濟則是按照平等競爭的原則來分配社會財富。目前中國有兩大社會階層:城市人和農村人。城市人靠政府制定的優惠政策與農村人競爭,而農村人則靠商品經濟的自然法則與城市人競爭。顯然自然法則的力量超過了人爲政策的力量,中國在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情況逐步改善的同時,城市勞動力的就業情況日益惡化。

‘?二、爲什麽中國的下崗失業問題難於解決

‘?中國怎樣才能有效地解決國有企業職工的失業問題呢?最上策是把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搞上去,使其有能力養活自己的職工。中國政府已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各種改革嘗試,試圖實現國有企業的扭虧爲盈,可是均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採用最下策,即縮小國有企業規模,大量裁員,把自己無能力養活的勞動力推出去讓其自生自滅。

‘?八十年代初國有企業實現的産值占全國工業産值的90%左右,現在下降到只有30%左右。可是中國的國有企業卻雇有1億1000萬職工,占中國工業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的工業産值養活三分之二的工業勞動人口顯然是十分吃力,大量裁員成了必然趨勢。如果進行簡單的計算,占工業産值三分之一的國有企業只能養活三分之一的工業勞動人口,所以國有企業必須裁員一半,才能實現産值與雇員人數的平衡。

‘?由於中國政府已準備大大縮小國有企業的規模,把大量的企業改爲股份制的准私有企業,所以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重新找到國有企業再就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只有四條出路:一是到新成立的股份制企業找到職位,二是轉到外資、私營企業就職;三是從事自營業的個體經濟;四是在呆在家裏吃國家救濟。

‘?到新成立的股份制企業就職十分不易,因爲由國有企業改造而成的股份制企業本身已是人滿爲患,不可能大量吸收下崗失業人員。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在外資、私營企業也不受歡迎,外資、私營企業更加願意雇傭價廉的農村勞動力。除了少數有技術、有專長的人員以外,國有企業的失業人員要想在外資、私營企業找到工作將是很困難的。

‘?從事自營業的個體經濟也很艱難,現在早已不是擺小攤賺大錢的時代了。目前有一種不正確的看法,認爲在發達國家中,不從事直接生産的第三産業都很發達。中國的第三産業還很落後,所以中國可以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的方法來解決就業問題。其實發達國家的強大第三産業是建立在強大製造業基礎上的,象中國這樣的製造業尚不發達的國家不可能培養出強大的第三産業。前些年中國的各大城市建起的許多大型百貨商店,由於競爭過於激烈現在大多面臨經營艱難的困境,破産倒閉者亦不在少數。口袋中沒有餘錢的老百姓並不需要那樣多的服務行業。

‘?由於下崗失業的國有企業勞動者在價格和素質方面均沒有競爭力,在殘酷競爭的商品經濟社會中只能成爲淘汰的物件。除非中國政府制定出特別的保護城市勞動者的政策,國有企業的大部分下崗失業者將難於擺脫呆在家裏吃國家救濟的命運。但國家的財政又很緊張,失業救濟金數額極其有限,長期呆在家裏吃國家救濟的話,維持最低的生活標準也很困難。

‘?三、大量城市貧民的出現是導入商品經濟的必然産物

‘?勞動力市場是商品經濟的最基本市場。在商品經濟的勞動力市場中,雇主有自由購買最便宜的勞動力,而雇員也有自由尋找開價最高的地方出售自己,這也就是所謂雙向選擇的自由。現在許多中國人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找到工作,也是享受到西方國家的自由開放勞動力市場的好處。如果西方國家對外關閉勞動力市場,不允許雇傭外國人,在短期內的確可以改善本國的就業情況。但從長期來看,一個不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必然導致整個商品經濟社會缺乏活力,缺乏競爭力,是弊大於利的愚行。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已經走入了惡性循環。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選擇是以保證城鎮人口就業爲主要目的,這就必須容納大量的冗員,一個人的活三個人幹,從而使國有企業無法與輕裝上陣的私有企業進行平等競爭,造成國有企業的破産倒閉,而破産倒閉又造成了大量失業下崗人員。國有企業改革的另一個選擇是裁減大量的冗員,以便輕裝上陣與私有企業進行平等的競爭,但這同樣要造成大量失業下崗人員。因此國有企業不論怎樣改革,其結果都會導致大量失業下崗人員的出現。

‘?中國要想走商品經濟的道路,勞動力也不可能擺脫作爲商品上市出售的局面。以商品的觀點來看,下崗失業的國有企業勞動者是一種價高質次的商品,滯銷是必然的。但勞動力這種商品又不是可以輕易降價大拍賣的商品,所以中國的城市中出現大批失業者,出現一大批城市貧民應該說是導入商品經濟的必然結果。因此中國的城市失業人口問題將成爲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也是對中國走商品經濟道路的最大考驗。
‘?
1999年3月22日寫於日本’??font color=#ffffff>(//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谷讓:對中國人留學日本的探究
林思雲:中國政治體制的致命隱患
小談日本的左翼和右翼
林思雲:日本的金牌成本和日本金牌大躍進的秘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