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模:對經濟現況的簡析

──我們果真「和平崛起」了嗎?(3之2)

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訊】國家的崛起,可從三個方面來論述:一是發達的經濟,二是凝聚的內政,三是強大的國防。由於我們預設了限制詞──“和平”──,故將“軍力”一項略而不談。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確有可述之處:物價基本穩定,生活水平有明顯改善;工業生産直線上升,私人企業與第三産業發展迅猛,20年來GDP八九不離十,最高竟達兩位數;市場物流興旺,除石油糧食外較爲充裕;城區新樓林立,市容大爲改觀;外商看好,外資投入踴躍;銀行存儲驚人,據統計到今年9月竟高達8.45萬億元!等等。但,這裏要說明兩點:一是,這講的主要是大、中城市或市郊,小城鎮和地域廣闊人口衆多的農村則又當別論;二是,上述業績的背後,存在的問題與隱患著實驚人。

農村的狀況日趨惡化,“三農”問題十分突出

改革初期通過聯産承包和多種經營、集市貿易,改善較爲明顯。改革重心轉向城市之後,農村被置於自生自滅狀態:政府投入極少,地方賦稅繁多,水利設施失修,糧價過低,爲發展地方經濟而大量圈地征地,造成了少地缺地,青壯勞力大批流入城市,大片土地抛荒和糧食銳減。山高皇帝遠,村霸鄉霸的橫行和恣意殘害、基層政權的巧取豪奪與草菅人命、邊遠與貧困地區人民的不得溫飽……仿佛時光倒流──這一切在中國農村非常普遍。李昌平的《我向總理說實話》,和陳桂棣、春桃的《中國農民調查》,將的實在情況淋漓盡致地披露了出來。請問,作爲10多億人口之供養者的農村和農民,其自身卻不能得到起碼的關注與溫飽,這對於一個號稱“崛起”的大國,是不是一種恥辱?

在一則北京7月16日訊中,記者彭俊報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扶貧辦主任劉堅今天表示,去年未解決溫飽(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貧困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這是改革開放之後扶貧開發歷史上的第一次……新增80萬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既有當年自然災害的因素,也反映了新階段扶貧開發面臨的新情況。調查顯示,在所剩的未解決溫飽的人口中,他們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更爲惡劣,文化技術素質更低,居住更爲分散,構成更爲複雜。扶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艱難。”──按照常規來解讀,實際情形顯然要嚴重得多。事實上,“不減反增”的現象。已經值得警惕了。

“金融黑洞”這個無底洞深不可測

4大國有銀行對國企所發放的貸款大多不能收回,這就造成了鉅額“壞賬”與“呆帳”的黑洞。據估計,它約占銀行總資産20~60%。2002年2月央行行長表示,2005年底一定要將不良貸款率降到15%。這個15%其實也是個超高指標,由之可見壞帳情況極爲嚴重。今年中國政府對“經濟過熱”進行降溫干預,首先拿江蘇常州市上馬的鐵本鋼鐵公司開刀(非法批地數千畝,獲取貸款100多億),就是中央對地方諸侯的一次“殺雞儆猴”。地方利益及“政績工程”造成了重復投資、低效或無效投資。銀行被迫向國企和新的首長工程輸血,發放大量貸款,結果是雪上加霜、壞帳包袱越加沈重。

難怪李志寧慨歎道:據悉,西方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通常僅有1%!這一點上,中國人真是了不起。若是西方國家有41%的庫存積壓,有26%的商品房空置率,有30%(或更多)的銀行壞帳率,那它就必定完蛋了。

然而,中國真的是不涉風險了嗎?未必。因爲還沒有抵達臨界點,還處於不斷積累、不斷加壓的過程。可以只能二擇一:要嘛開閥減壓,消除隱患;要嘛繼續加壓,直到爆裂!

社會矛盾突出,不穩定因素及不可測風險在逐漸增加

由於貧富兩極分化嚴重,政府機構官僚化,漠視民怨民憤(如冤案、拆遷等),制度性腐敗越反越貪,民衆不滿情緒與日俱增。這包括約占社會總人口14%的社會邊緣化階層;包括在貧困線下掙扎的4,800萬下崗工人;包括難以統計的流入城市的農村打工者;包括畢業即失業每年遞增的大專學生;也包括聲勢漸大、因蒙受冤曲而上訪的群衆及遊行示威者。由於矛盾的蝟集,鬧事和衝突在所難免,這突出表現在警與民、官與民以及富人與窮人等關係上。不久前寶馬車撞人案、孫志剛案、呂海翔案在網上掀起的風波,即可見一斑。由於現代網路科技的巨大影響,只須瞬間,資訊即可飛傳全國各地。這使得對民衆的操控越發困難,也使社會每每處於不可預測的風險之中。

還有諸多其他問題:如城鄉爲一時的經濟效益不顧一切,造成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如支撐中國經濟的兩大支柱:外資投入與私營企業,前者有其不穩定性,一旦形勢有變,隨時可以撤資;後者的“創業”黃金期已成過去,在市場競爭激烈、經營者素質不高、又缺乏政府支持的情況下,處境正日益艱難。而國企更是扶不起的阿斗,空耗了國家鉅額貸款,或倒閉,或化公爲私,或半死不活。如國民經濟增長統計中存在的水分,繁榮現象中的泡沫;又如腐敗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及每下愈況的道德風尚問題,等等。而所有這一切,無疑與政治改革的遲緩滯後有關。

一點小結:經濟(食住衣行)是社會存在之基礎、國家命脈之所系:“民以食爲天”、“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治與不治,首要在於經濟──經濟的現況與發展。國家之“崛起”也是如此。你我不能指望一個表面強壯而內質羸弱的人,能夠成爲安泰式的神話巨人!

我國的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出現亂象與種種不協調並不爲奇。在此過渡時期,情況有可能逐漸變好,但也可能變得越發糟糕。問題的關鍵在於決策者必須正視現實,擁有清晰的認知;必須運用大智慧,下定大決心,施展大作爲,敢於決絕捨棄,勇於創新開拓。唯有如此,中國方能走出歷史的怪圈,卸下背上重負完成統一大業;也方能快馬加鞭和平崛起,並躋身于世界先進之列!

──轉自《民主論壇》(//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