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1日訊】榮獲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瑞典文學院評價是其作品具音樂般的韵律,揭示了社會的荒謬及對人施加陳規舊俗的枷鎖。耶利內克則透露,“我一生的心願就是爲我父親雪冤”,她父親遭受納粹迫害的遭遇成為寫作的主要動機。
據新華網報導,耶利內克1946年10月20日生在奧地利中部的捷克猶太血統的家庭,父親給她巨大的影響,在童年時就被塑造成藝術人才,開始是學音樂,後來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戲劇和藝術史。
爲父親雪冤而創作
耶利內克九日接受奧地利電臺訪問時透露,她喜歡用激烈的言辭批評奧地利社會和政治,是因她父親曾經受到納粹的迫害,用儘一生也要爲父親雪冤。
耶利內克1988年發表的作品《鋼琴教師》,描述維也納音樂學院一位鋼琴教師的故事,其實是她父親的命運。
作品頗具影響力
耶利內克用德語、英語和法語創作多部作品,在歐洲頗具影響力,特別是女性讀者對她情有獨鍾。小說《樂趣》和《遺孤》曾爲德國暢銷書。最有名的作品是1988年寫的小說《鋼琴教師》,2001年被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改編爲電影,並榮獲多項國際大獎。
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霍勒斯·恩達爾代表評委會宣布耶利內克獲得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時說,耶利內克作品具有音樂般的韵律,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