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逸夫:楊小凱先生國籍辨——紀念中國最優秀的經濟學家楊小凱

吳逸夫

標籤:

【大紀元10月1日訊】楊小凱先生走了。中國失去了一位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他雖然選擇了澳大利亞國籍,但那是為了獲得一個平靜、自由、方便的思考、研究環境。而他的思考研究中,除了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外,最多的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和中國的政治改革。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為他是一個中國人,並且是中國值得為之驕傲的一個優秀兒子和傑出經濟學家!

而在平靜、自由、方便等諸項條件中,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顯然是學術環境的自由,一個沒有任何禁區、能毫無保留地透徹表達自己見解並能獲得充分資訊的學術環境。

我相信,許多中國留學生之所以選擇外國國籍,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為了更好地為自己的祖國服務,他們只好在法律形式上放棄中國國籍。以小凱先生對生他、育他的中國的情感之深,他在九泉之下也許會為自己不能作為一個仍保有中國國籍的經濟學家留名中國經濟學史而抱憾。

選擇國籍,一方面是選擇自己願意效忠的政府;但更重要的是,是選擇一個能夠為自己更好服務的政府。楊小凱先生和許多中國學者,為了受到更好的服務以便自己能更好地為中國服務,他們選擇了其他國籍。

小凱先生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給他的學術自由環境,使他能夠充分地發揮了他的才智,從而不僅為經濟學普遍理論,也為自己故國的改革做出了可貴的理論探索和貢獻。

小凱先生雖然在中國歷盡苦難,但他仍然執著地熱愛中國,這從他的論著中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在為自己擁有如此癡心的忠誠兒女而驕傲時,是否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對待自己最優秀的兒女的態度?不能說只有那些在家中繼承家產或歌頌政府的兒女才是好兒女,而那些放棄家產、遠走他鄉去創業或尋求興國之道的兒女就不是好兒女。

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如果政府主要作為一種服務機構,那麼,為什麼不能容許人們選擇一個以上的國籍,即雙重乃至多重國籍呢?

世界上有些國家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那麼,你在選擇那些國籍的時候,就只能尊重自己所選政府的法律而放棄原來的國籍。但世界上也有許多承認或者不明確禁止多重國籍的政府。

當然,國籍除了代表服務機構外,還是效忠物件。其實這也是所有服務機構都有的規則。例如,你選擇了一個保險公司,你除了交納相當於稅金的保險費之外,當然還必須尊重並遵守該保險公司的條款。那麼,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同時向一個以上的國家效忠呢?只要這兩個國家不是處於敵對戰爭狀態,只要他同時熱愛這兩個國家,只要他按照規定盡到作為公民的責任。況且,由於多數戰爭都是無理智和非正義的,即使兩國政府處於交戰狀態,那麼,反對並阻止這種戰爭,不也正是同時效忠兩國的最好方式嗎!

去年,曹思源在《關於近期修改憲法的十點建議》中就提出: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雙重國籍,允許本國公民在取得外國國籍的情況下,自己選擇是否同時保留原國籍。而我國國籍法第九條卻規定:「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他認為這條規定非常不利於調動海外學子的積極因素。

我覺得,中國政府比世界上任何政府更沒有必要禁止多重國籍;因為她擁有的類似小凱先生這樣為了更好為祖國服務而選擇其他國籍的忠誠兒女遍於世界。中國政府應該給他們為故國貢獻才智提供最大的方便,至少沒有必要在他們選擇其他國籍時剝奪他們的中國國籍。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比中國政府從開放多重國籍中獲得更大的利益!當然,更重要的是,應該改善國內學術環境的寬鬆、自由和開放的程度,從而令那些探索中國經濟、政治改革道路的海外學子不必為學術自由而留居他鄉或選擇其他國籍。

我不認識小凱先生,也不懂經濟學,本無從撰文紀念他。但小凱先生的崇高人格深深感動了我。並且,他的某些經歷、他的《牛鬼蛇神錄》一書中的人物,以及他《中國統一之利弊》一文中關於中國文化分裂為多枝子文化互相競爭能促進中國文化繁盛的觀點,使我想起了從前認識的一位懂經濟學的「牛鬼蛇神」烏老師。我將多年前一篇紀念烏老師的文字附在這裡,因為我在哀悼他們兩位時的心情和感想是完全一樣的。那篇紀念文章是有感於那年諾貝爾經濟獎獲主的思想相似於烏老師的思想而寫的。而身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的楊小凱先生,若非因包括十年勞改在內的苦難經歷健康嚴重受損而早逝,本來是中國學者中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經濟獎的一個。

--轉載自《北京之春》網站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