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現代散文

今年定著是豐年

【大紀元1月29日訊】台灣歌謠中,有若干旋律同源而歌詞、歌名互異的曲子。其中一支恆春小調,除了有原始版的「台東調」外,還先後被愛樂者改編成「耕農歌」(國台語版),以及「生蚵仔嫂」、「三聲無奈」等台語名曲,流傳之廣少可比擬。

回憶一九五○年代初期,威權體制下的台灣正如火如荼進行「國語化」運動,校園歌曲的教唱也成為最有效的推廣手段之一。當時不僅各級學校都有音樂教本,台灣省教育會還創刊出版「新選歌謠」月刊。上述的「耕農歌」就發表在一九五二年的八月號。

經由月刊主編呂泉生先生的推介,這首曾辛得先生改譜、作詞的國語版「耕農歌」很快就風靡全台,甚至凌駕「本尊」歌謠,也活生生將台灣本土旋律內地化。還好另有人填上台語歌詞,只可惜作詞者無從查考;歌詞寫道:

一年過了又一年,冬天過了又春天;田底稻仔青見見,今年定著是豐年。

水牛赤牛滿山埔,看牛囝仔唱山歌;青年男女犁田土,頂坵下坵相照顧。

簡單的四句聯,自然的押韻,描繪出一幅樂觀、知足、人情味洋溢的農村景象!可不是嗎。終年勞苦的莊稼漢最期待的,當然是能夠好好收成、過個好年;而牧童在放牛吃草之際,最樂的該是哼唱山歌、怡然自得吧。等到農忙季節,農家最需要的,則是左鄰右舍的彼此幫忙、照應。

這不正是早年農業台灣的真實寫照嗎?當時人與牛可真是相依為命、患難之交;甚至直到現在,還有人念念不忘牛的恩情,推崇「台灣牛」的精神,不忍心食用牛肉。至於養雞飼豬,更是最普遍的農家副業;也因而最受農家歡迎的春聯,首推「六畜興旺」。

誰知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與周遭環境的和諧關係卻逐漸破壞。如今,在大自然一再反撲之後,竟然又相繼出現國際性的狂牛症與禽流感,以致成千上萬的牛隻、雞隻慘遭撲殺、焚燒或掩埋。看在傳統農家眼裡,何其心痛!

但願天佑台灣,猴年行個好運。就像「恆春耕農歌」所唱的:田底稻仔青見見,今年定著是豐年。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