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水泥市場供過於求恐持續 業者轉移大陸佈局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6日訊】(據中央社記者李文忠台北二十四日報導)國人生育率逐年下滑、房屋自有率日漸提高,以及選舉影響政策諸多不確定因素,預估台灣水泥市場供過於求現象恐將持續。為因應早已呈現飽和的國內水泥市場,包括嘉泥、亞泥及台泥等業者,均將目標設定在經濟起飛後的中國大陸市場所衍生出龐大基礎建設需求,紛紛至對岸投資設廠。

水泥業為一標準的內需型產業,且與公共工程、營建景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深受國內總體經濟景氣循環影響。一般水泥業者設廠區位,多和石灰石礦源有關,但因水泥成品十分笨重,因此交通運輸便利與否,經常也是業者考量重點。

包括土地、廠房、電力、燃料、運輸與生產設備等投資金額,以年產 100萬公噸的水泥生產線來說,投資金額約在25億元以上;再加上交通動線良好的礦源區位有限,以及環保意識逐漸高漲等因素,在台灣對後進業者造成不小的進入障礙,使得台灣水泥產業逐漸形成寡占的局面。

根據統一證券研究室表示,台灣水泥工業起於日據時期,在台灣光復後,由最初的年產數十萬公噸,隨者國內基礎建設的興造,對於水泥需求也大幅提昇,至1993年達最高峰2476萬公噸;其後隨者房地產景氣的走跌,與國內景氣成長趨緩,台灣水泥產量逐年遞減,截至2002年止已減少至1936萬公噸,下降幅度超過 20%。

近年來,在產能供過於求下,台灣業者均致力拓展外銷市場,外銷比重自1994年的2%,一路走揚至2002年的20﹪,成長幅度達10倍,由此可見國內市場供需失衡現象嚴重,也造成近年業者產線利用率多在 72~76﹪區間游走。

根據水泥公會2002年資料顯示,國內主要的水泥供應業者約有 9家,其中產能最大的台泥,年產量1058萬公噸,約佔國內總產量的 45﹪;其次為亞泥的578萬公噸,產能佔有率24﹪,由於國內前兩大業者產能佔有率近 7成,所以對於國內水泥市場具有絕對的主導力量。

就地理環境來說,國內東、西部均有石灰石礦源,但西部礦源因交通便利開發較早,自日據時代以來,在業者大力開採下,礦源逐漸耗竭,加上業者西部採礦權逐一到期後,政府便不再與之續約,而是力推水泥東移政策,設立「和平水泥專區」以利西部業者進駐,但因交通不便與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使得多數業者均興趣缺缺,截至目前為止,專區中僅台泥設立年產 540萬公噸的產線。

近期在西部礦源逐漸關閉,部分業者如嘉泥、建台與環泥等在庫存礦石用盡後,將陸續停產進而轉往下游代理,或朝向多角化方式發展,屆時國內水泥供貨業者,將僅剩在東部設有產線的公司,如台泥、亞泥、信大、力霸與幸福等供應,預估將使國內水泥產能縮減 190萬公噸,不僅讓市場寡占情況更為明顯,對於目前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應有正面的幫助。

惟為因應早已呈現飽和的國內水泥市場,包括嘉泥、亞泥及台泥等業者,均將目標設定在經濟起飛後的中國大陸市場所衍生出龐大基礎建設需求,而紛紛至對岸投資設廠。

統一證券研究室指出,就台灣業者來說,最早至大陸設廠的是嘉泥,早在1998年所投資的江蘇京陽水泥便已量產,年產水泥 274萬公噸,產能已達滿載,第二座年產 550萬噸產窯自2006年可量產,產品以大陸內銷市場為主,由於此廠瀕臨長江口,且擁有中國內河航運與沿海航行權,使得華東與長江流域及大陸沿海地區皆成為其銷售腹地;嘉泥大陸二廠為江蘇聯合水泥,年產水泥25萬公噸,未來計劃擴充至 150萬公噸。

第二家進入大陸的國內業者亞泥,首先設立江西亞東水泥,已於2000年量產,產能為 150萬公噸,未來第二座窯規劃年產量150萬公噸,已於去年第4季開始投產;另設立武漢亞東水泥,為年產 150萬公噸的研磨廠,孰料由江西亞東供應,計劃未來產量可倍增。

另外,台灣水泥龍頭廠商台泥則在1997年和安徽海螺水泥及香港水泥,合資成立安徽朱家橋水泥,年產量60萬公噸;另在鄰近福州市的閩江口也設立研磨廠,年產能 150萬公噸,其中熟料由台泥和平廠供應,至於摻雜研磨的粉煤灰,則由鄰近的華能電廠供應,成品將可就近銷往福州鄰近區域,規劃中研磨廠和福州台泥洋嶼碼頭將於2003年底完工。

隨者國內西部礦源的關閉,台灣水泥業者東移態勢將日趨明顯,部分擁有東部礦源的公司,將是未來水泥市場主要供貨來源,但整體供給由台泥、亞泥兩大業者寡占情況將不易改變;另就市場需求來看,雖然由去年至今緩步復甦的房地產景氣以及政府規劃的「新十大建設」公共工程,皆可讓國內水泥需求提昇,但因國人生育率逐年下滑、房屋自有率也日漸提高,以及選舉影響政策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下,預估國內水泥市場供過於求的現象恐將持續。

再以長遠角度來看,目前資金、人才相繼匯集的中國大陸,應是下一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對最早著墨與此的嘉泥而言,無論是題材性或是實質收益來說,皆是最大的獲利者;但隨之而來的亞泥與台泥,在台灣母公司雄厚資本的支援下,也不排除有後來居上的可能。(//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