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模:互聯網在中國(之一)
【大紀元1月24日訊】互聯網在中國的出現是悄悄地,不欲聲張,但其發展之迅猛恰如決防之水,一發不可收拾。這對於官方來說,雖不情願卻也無奈。十年前,“互聯網”在中國只偶而得聞,極少有人能接觸到,而十年後的今天,上網漫遊者突破六千萬,且正以驚人的速度遞增。城鎮郊區網吧比比皆是,人滿為患,上網成了國人的一大時髦和酷愛。
從單機的存儲和計算,到登錄www,搜索和聯網;從迷戀於遊戲,到盡覽天下,關注時勢政治,前後之間自然而然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在這隱秘而虛擬的世界,人性得以充分地展露,勃發了興趣好奇,隨後的發現使人大為驚訝:原來自己一直被蒙在了鼓裡,原來從網上可以了解到許多的不知不聞!疑惑隨之而產生--為何在學校課堂中,在官方媒體上聽到看到的卻是截然兩樣?(譬如誰是朝鮮戰爭的真正挑起者?譬如馳名中外的平型關大戰真實情形、譬如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揭秘等等)
請看,這就是互聯網的作用:全民因之而大啟大悟。“啟蒙”一詞在國人口中念叨了千年,清末維新以來更以熱血頭顱力踐。但結果卻迎來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史無前例的大愚味大倒退!昔日美其名曰“啟蒙”,卻是“主義”謬誤,手段惡劣。即使普及式的教育,也只能遵照官方指示統一口徑,與此相悖的則絕口不提或一筆抹去。
再來看看互聯網,自由和民主是其準則和精髓。在這包容一切的虛擬世界,上網者無尊卑之別,無地域之分,無壓抑之感。來去自便,塗抹隨心,各述已見,爭辯任意。但最為關鍵的,則是互聯網獨具的快捷便利和廣為覆蓋的神奇性。其搜索引擎可盡搜古今中外之史籍文秘,用其E-MAIL,雖萬里之遙,信息資料瞬間可達。而成千上萬的論壇、聊天室、BBS等,則是網友們聚集會商,評議抒發的好去處。不是不讓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和逾規文稿嗎?那就上網去吧!不是懷疑新聞媒體的報導嗎?上網去吧!如此一來,橫在專制獨裁政體面前的,無疑是一把足以穿透其封閉和禁錮的利劍!於是,網上便展開了一場不見形影的屏蔽與反屏蔽,侵權與反維權的貓捉老鼠。因為,當局憂心忡忡的是:正在一點點撕裂舊秩序羅網的一張另網正在快速地編織了起來。
例證之一:請回顧不久前發生在網上的集體簽名活動:“保障言論自由 維護基本人權──關於湖北警方拘捕作家杜導斌的50人聲明”及一封“關於網絡作家杜導斌因言獲罪一案致溫家寶總理的公開信”由劉曉波王怡等人發起 (428人簽名聯署) 如此規模的集體抗議,五十年來絕無僅有,可說是義正詞嚴,激勵人心。其重大意義在於,它昭告世界:中國知識分子已從低眉或沉默狀態中開始振作了起來─由互聯網獲取信息與勇氣,治愈了長期以來因畏懼政治而患有的失語頑症。
例證之二:不久前,孫志剛在廣州非法收容後被虐殺,網上掀起了頗具聲勢的抗議活動,影響所至遍及全國,並導致了高層關注,使造孽五十多年的收容制度得以廢除。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場“慘勝”的事件中,互聯網功不可沒!
例證之三:東北劉湧一案,牽動了最高法院,劉重審後執行了死刑,以及最近的“寶馬撞人案”,兩案的一個共點處,都是網上發難,紛紛揭露抨擊,造成聲勢輿論,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影響,從而迫使行政當局為求平息民憤而複查原判。
請看,這就是我們的互聯網,它讓某些人頭疼,防不勝防,而我們則不妨親切地稱之為“民主中國的織造之網”!
2004年1月15日星期四
──轉自《觀察》//guancha.org(//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