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權人和有錢人『暴富操作流程』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訊】近幾年來,中國社會出現了一批一夜暴富的“富翁”。中國的大富豪們有個特點,就是異常地集中在地産領域。這些“富翁”暴富的軌迹即“暴富操作流程圖”:中國有權人和有錢人“利益同盟”。

據新民周刊報導,中國國土資源部在2003年11月16日的一份資料顯示:“今年全國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16.8萬件,其中有687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94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推算結果99%以上的人沒有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有權人”倚仗著如此寬鬆的腐敗環境和“有錢人” 進行“資本運作”,在短短幾年的時間,成爲百萬、千萬、幾億元級的“暴富式的富翁”。

據統計,自80年代末以來,因爲土地轉讓中違規現象所造成的國有資産流失每年達100億元以上。譬如,原溫州市副市長、浙江省建設廳副廳長楊秀珠在任副市長期間將超過人民幣億元的地價,5000多萬元批出去;慕綏新從1997年到瀋陽市任市長至2000年,瀋陽財政收入1年損失數10億元;瀋陽黑老大劉湧請馬向東吃飯,臨走時,順手給馬向東秘書2萬美元。事後,馬向東作爲回報,以行政劃撥的方式,將價值3.5億元的瀋陽市中街商業區一塊2.4萬平方米的用地,無償劃給了劉湧。單是取得中街這塊商業用地,劉湧一夜之間就增加資産3.5億元。

一位經濟學家說:“中國的富豪們在短時間內積累數億元的財富,在世界資本史上都是不多見的,資本主義國家早期的原始積累大都經歷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們只需十幾年甚至幾年便可完成!”這樣的腐敗,不靠辦企業、不靠科學技術,也沒有較長時間的“原始積累”,更沒有企業家的艱苦奮鬥,只靠一些“有權人”和“有錢人”之間的“資本運作”而完成。

一位中國的學者透析出“富翁”暴富的軌迹:“制定圈地計劃→擺平土地批租方→最低首付資金→取得可套取銀行貸款的土地手續→用承建單位資金做到正負零→搞定銀行獲得抵押貸款→基本完成收益周期” (即“暴富操作流程圖”)。 並進一步闡述說:當今土地資源,它沒有公開的市場價,“級差”特別大,一些土地的價格,往往全在於當官的一句話,一進一出都以億來計算。土地資源方面出現的問題,與大規模的土建工程有關,與鉅額的投資有關。國土資源屬國家基本的和根本的資源,它的掌控使用從來屬於國家、屬於政府。因而新一輪的重大腐敗案件往往是圍繞著超大規模工程展開的,圍繞城市的“拆遷圈地”和農村的“專案圈地”展開的。因爲這種腐敗操作方便,流程簡單,最能賺錢,最能在短時間中使人暴富。這樣的權力資本腐敗,要有兩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有掌握土地大權的官員,如地方上握有“資源絕對支配權”的“父母官”,二是要有掌握鈔票大權的銀行家,也就是口袋裏裝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金錢的“銀行官”, 然後在“市場──資源──金錢”三者之間進行“資本運作”。說白了就是“空手倒”。

“資本運作”需要錢,然而房地産商哪兒來的錢?什麽背景都沒有的人又從哪兒去找錢?於是,精明的商人將眼睛盯住銀行家,因而怎麽將銀行家們搞掂,就成了商人們的一門深奧的學問。於是,銀行家們自然就成爲房地産商和批發土地官員“共富的物件”,成爲“利益共同體”中的一員。銀行家一擺平,錢就滾滾而來。據學者的計算,房地産專案中有超過70%的資金是來自於銀行。又稱遷民上訪無門,與日俱增的的社會問題在此可以有了明確的詮釋。

在中國2002年度100名富豪中,竟然有40多人涉足地産業。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500富豪只有30人左右是地産商。所以,管土地的官往往也富得最厲害。

有關專家進一步指出,中國在國有企業改制等方面出現的“權力資本腐敗”,與地産領域“權力腐敗”如同雙胞胎,同樣玩兒的是權力者、金融家和投機冒險家之間的”利益同盟”遊戲。

90年代末期,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將招商引資視爲當地經濟起飛的重中之重,大中小城市紛紛出現招商引資熱、房地産開發熱、金融熱、建築工程熱,這時腐敗的表現就進入到工業資産(如“國有企業的出售”、“改制”)領域、土地和房地産等與“資本”密切聯繫的資産領域,這就使中國的腐敗又進了一個“新階段”。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華民解釋:有些人根本沒錢,但可以通過各種關係將要收購的國有資産作爲事先合約抵押給銀行,然後由銀行給出現金流轉給被收購企業的所有者,而收購者本人一分不出。他不承擔任何風險,一夜之間就成功地成爲富豪。這種做法的荒唐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沒有用個人的資本參與市場和協定收購的競標,而是用銀行的錢來購買國有資産,然後變成自己的。

據《國際金融報》去年末有消息稱,中國國資委前不久公佈的資料,中國經營性國有資産大約有10萬億元。 在當局推出“國有企業的出售”、“改制”後,一些“有權人”、“有錢人”即將“國有企業的出售”、“改制”視作爲“唐僧肉”,將它看作是“腐敗的最後一次機會”或“腐敗的最後一頓晚宴”,千方百計損公肥私、中飽私囊,一些地方一窩蜂出售鉅額國有資産,一些地方的案例表明,有的以“拍賣”爲手段,瘋狂佔有國有資産;有的以“公司脫鈎”爲幌子,將國有資産變爲私人企業;有的以招商引資爲由大肆侵吞國有資産,從公開侵吞到暗箱操作,從非法變成合法。

一位讀者來信:“這裏正在掀起一股‘拍賣熱’,原來效益好與不好的企業,現在全部一賣了之。至於這個企業的資産是怎麽評估的,哪些人評估的,工人一概不知。有時連廠長也沒有權利評估。最後拍賣的價格是政府一些官員與‘外商’協商的結果。可憐的工人們則根據‘外商’買斷的價格決定自己被賣的價格。賣得好的,工人獲得800元/年工齡的“補償”,差的只有400元/年工齡。從此回家安度餘生。

據知情人士介紹,其中,招商引資的外商很多人是‘內商’,他們以手中的權力用國有資産(固定、非固定資産)參股,變相的侵吞國有資産;另一些地方政府從表面上完成了招商引資的任務,實質是以國有資産作交易,對方少花錢多辦事,雙方實現‘雙贏’。主人翁從此真正成爲居家主人。一幢原縣委政府招待所,賣了270萬;一個縣城中心的農機廠,賣了780萬;一個造紙廠,賣了400萬。

鄧聿文先生在《規範國企改制杜絕國資流失》一文中指出,20多年來,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特別是大規模的國有企業重組中,國有資産流失比較嚴重。僅對1994年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産核資調查統計,資産損失及挂賬就達4438億元;2002年,國家審計署查出由於違規擔保、投資和借款以及決策嚴重失誤等原因所造成的國有資産損失就高達72.3億元。據報道,經濟學界流傳的一個“比較認可”的數位是,近年來,“國有資産每天流失1個億”,一年就是365個億當今腐敗加劇了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中國的一些“有權人”、“有錢人”的暴富人數的絕對值,與全國人數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非法獲得的財富,是極其驚人的天文數字。有學者統計,50個中國富豪的資産,相當於5000萬中國農民的年純收入;而300萬個百萬富翁的資産,則相當於9億中國農民2年的純收入!

當今腐敗相關聯的則是,被捲入到串案、窩案的都是一些被“大的第一把手”領導的“要害部門”的“小的第一把手”。同時,“家族式腐敗”已經成爲一個很有“特色”的特點,一批被稱爲中國經濟精英的銀行家(銀行官員)被拖下了水!

分析表明,中國的“權力資本腐敗”是與金融腐敗聯在一起的,在“‘富豪’──‘父母官’──‘銀行官’”三者之間建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利益共同體”。暴富了的“有權人”和“有錢人”結成了“生死利益同盟”,在一些地區或領域已經形成了氣候,成爲一股能左右地方動向的勢力,他們有能力去“擺平”或“搞掂”那些想反對他們的人。而且爲了不受懲罰,暴富了的“有權人”和“有錢人”卷資外逃,且金額巨大。(//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清洗下軍心動盪? 中共軍報批軍人「翻牆」
台海巡署:中共海警2月以來侵金門海域50次
涉嫌受賄 中共中宣部前副部長張建春被捕
模擬台海戰爭桌遊將在台上市 專家解讀效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