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為了確保船隻行駛的安全,海關燈塔的工作不僅全年無休、耐得住寂寞,還得過著四十、五十年代物質缺乏的清苦生活。
目斗嶼燈塔、彭佳嶼燈塔的駐守人員平日生活用水都仰賴老天爺幫忙,等待天降甘霖時刻,收集雨水,燒飯、煮菜、止渴、洗澡統統脫離不了雨水,目斗嶼燈塔主任曾銘輝卻樂觀表示,老早已經愛上孤島的生活,還練就一身釣魚、游泳的好功夫,甚至不習慣都市喧擾、過於匆忙的生活。
海關燈塔對一般民眾而言,可能僅是一個旅遊勝地,登高遠眺可以望見藍藍的汪洋大海,心曠神怡,對駐守燈塔人員可是一項責任艱鉅的工作,攸關行船人的安危,必須小心維護、準時點燈。
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的資料,目前台灣管轄燈塔總計有三十四座,漁翁島、鵝鑾鼻、高雄、安平及淡水燈塔是最早建造的五座燈塔,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的燈塔設備已相當先進,離島地區的燈塔也在近一、二年陸續增添小耳朵設備,讓守燈塔人員看得到電視節目,紓解寂寥,脫離以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但是,可別以為科技進步,燈塔駐守人員的物質生活也與一般人一樣方便、豐厚,位於澎湖群島北方的目斗嶼燈塔,僅有一座足球場大小,燈塔主任曾銘輝表示,燈塔建在礁石上,寸草不生,短短十分鐘就可「環島一周」,連種植蔬菜食用的機會都沒有。
曾銘輝說,雖然環境惡劣,卻因地處國際航線,又近大陸棚淺礁,若缺乏燈塔助航,船隻容易觸礁,不得不設立燈塔、派人駐守,只好建造蓄水池,收集雨水,供應日常生活所需。
曾銘輝指出,由於目斗嶼燈塔沒有電力設施,點燈全部仰賴發電機,必須節省能源,點燈時刻選在太陽下山、天色灰暗之際,島上大白天並沒有電力,就算去年已裝上小耳朵,也得等到日落時分才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
曾銘輝表示,任職海關燈塔工作主要是家中姊夫也是從事同樣的服務,至今已有十三年,派駐目斗嶼則達五年半,島上同仁有四名,平日輪休,就是釣魚、游泳,練就一身好功夫,也可舒緩心中寂寥,家人久久見一次面,平日以手機聯絡,暑假期間偶爾會來到島上團聚。
曾銘輝表示,擔任燈塔相關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除了因長年飲用雨水,腸胃變得較敏感外,毫無不適應之處,大自然的磨練讓脾氣更為圓融,反而不習慣喧擾的都市生活。
另一個孤島燈塔│彭佳嶼燈塔,面積較目斗嶼稍大,島上派駐人員有六人,燈塔主任伯文法來到島上已達四年多,任職燈塔工作也長達十七、八年左右,服務於海關燈塔則是外公、舅舅的因素。
伯文法表示,彭佳嶼燈塔與目斗嶼燈塔一樣,島上都是仰賴發電機發電,也必須靠著蓄水池收集雨水,供應所需,只是飲用水大都購買礦泉水,而且島上也可以種植蔬菜,水果、肉類食品就只能等待休假返家再行採購帶回,平日三餐算是相當巫。
至於台灣最古老的燈塔│漁翁島燈塔,也屬於澎湖群島之一,島上駐守人員八人,對外聯絡較為方便,駐守人員大都是馬公當地人,平常休假、輪休即可返家,僅有燈塔主任林聰賜不是本地人,卻因沒有缺水、缺電的問題,遂以個人電腦打發無法返家的日子。
林聰賜表示,從事海關燈塔的相關工作已有二十二年,派駐漁翁島燈塔也有九年半的時間,休閒活動與其他燈塔駐守人員無異,釣魚、種菜、游泳樣樣精,燈塔工作屬於二十四小時無休,也較一般人更具有耐心。
至於一九三八年因胡佛總統號觸礁而建造的綠島燈塔,目前駐守燈塔主任是陳議星,父母原就是燈塔駐守人員,服務年資也達二十年。
陳議星表示,看守燈塔的工作是良心事業,必須抱持以燈塔為家的心態,對於燈塔的維護工作也絲毫馬虎不得,因此,島上駐守人員個個都是燈塔維修的好手,連辦公室電燈或其他設備損壞,也有修護經驗,已達到所有設備零故障的狀態。
陳議星表示,由於燈塔的建築物已有相當的歷史,為免損害建築物,極少開伙,平日三餐大都是沖泡五穀類的食品打發,所以每次返家,家人總是準備豐富的菜餚,加加菜,以免營養不巫。
如此維護燈塔,令人感動。
黃曆新年假期,燈塔駐守人員仍然不眠不休,犧牲團聚的機會,守護行船人的安危,夜幕低垂時刻,點亮燈,永遠護衛著每一個返家的遊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