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
【大紀元1月13日訊】
元月1日,太平洋新聞网(Pacific News Service)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危險的野生口味”(China’s Dangerous Wild Tastes)的文章,對國內大吃野生動物的習慣提出誠懇的批評。
作者說,不久前他越南北部的一個城鎮諒山,看到上百名越南人扛著一籃籃的猴子、鯪鯉、蛇,背上還背著裝在藤制鳥籠里各种奇特的鳥類越過邊境向中國走去。在回來的路上,他們的籃子里已裝滿了不同的東西:電扇、水泵、電飯煲、農具、電視机、卡式錄放机及國產的牛仔褲、T恤衫。
一些越來越稀有的野生動物被做成藥丸及藥粉、湯及炖肉、和藥鋪里的傳統藥物。与大陸向資本主義和現代化大踏步邁進同步的是,他們對「野味」的嗜愛也同樣地勢不可擋。
然而捕食野味將使野生動物變少,也會帶來疾病。去年,薩斯病…几乎使中國經濟停滯不前,有些科學家相信薩斯病与中國人喜愛的果子狸有關。
文章說,北京可以拘禁持不同意見者,可以控制對外公開的信息,可以聲稱經濟成長率高達9%,可以把人送上外層空間,但卻無法控制其人民的口味。事實上,去年 8月,中國林業部無視世界衛生組織的警告,解除了才實行四個月的禁止對奇特野生動物進行交易及消耗的禁令,宣布了一項規定:重新允許食用家養而非野生的所有54种珍稀野味,包括果子狸。但在中國大陸,要區分這些動物究竟是飼養場飼養的,還是在野外抓的,就像要區分是正宗布蘭妮(Britney Spears)CD還是盜版布蘭妮CD一樣的困難。此外,中國与東南亞鄰國脆弱的邊防,無法阻止新鮮的珍稀野味供應源源不斷。
文章說,野味由于它日益罕見及長久以來認為它有益健康而獲得青睞,尤其是人們相信野味有助于男性生殖力及提高免疫力。但大自然并非總是如此和善,它也會帶來痛苦,就像一些環境保護者認為,大自然會以致命的疾病反擊人類的侵入,比如像伊波拉病毒(ebola),愛滋及現在的薩斯病,都被許多人怀疑是源自于那些吃過或触摸過野生動物的人。
野味,是一种怀舊,是一种對原古生活的怀念,這种文化在現代化的中國又表現出新的活力。有了越來越多富豪們的需求,于是出現了越南腳夫背上的猴子。一磅果子狸可以賣到約6美元,相當于工人平均月薪的十分之一,猴子肉比這還貴三倍。事實上,越南腳夫是不敢指望享受他們的獵物。過去祖輩們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以吃的東西,他們的孫子輩卻花上整月的工資當作美餐– 而且是那些生活在香港或上海大都市、手戴勞力士表、對森林里的猴子一無所知的商人。
作者說,他曾坐過由大象腿做成的凳子,那家主人是一個有錢的香港商人。主人對能出錢買得起這樣的凳子感到非常的驕傲,而他坐在這怪异的凳子上卻有點打顫。那家主人的這种偏好恐怕在這個地區是有代表性的,他們流行這樣的話:「如果這是最后一條虎鞭,我必須擁有它,把它做成湯和我的朋友一起喝。」那家主人的生活方式不僅是對野生動物有害,面對薩斯病可能再卷土重來,也是對他自己健康的一大威脅。
新年伊始,德國之聲再次評論大陸經濟過熱。 評論說,經濟大幅增長的耀眼數据背后,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電子消費品、移動電話和汽車等產品顯示出的生產能力過剩和庫存積壓不僅帶來了毀滅性的价格競爭和投資者的贏利縮減,而且過熱的工業增長也過度使用了國家的資源。”
秋季,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大幅度的拉閘斷電現象,因為新建的發電厂跟不上興旺的鋼鐵、制鋁和水泥生產以及家庭對電力的需求。在汽油和原油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2004年,中國將進口一億吨原油,從而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
農業政策也面臨考驗。肥沃的稻田變成了工厂、別墅區或高爾夫球場。從長遠來看,沒有穩定的農業就不會有安定的社會,中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有過多次這樣的體驗。
听眾朋友,您現在正在收听的是由周力和思明為您主持的西方媒體看中國節目。歡迎繼續收听我們的節目。
汽車行業就是過熱經濟中的一個發燒行業。不知你想過沒有,如果將來有一天,北京街頭有一半的自行車變成了私人小汽車,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种情景…
怎么沒想過,我們在西方社會有開車經驗的人都知道有時找一個停車位是多么地麻煩,更別說國內人口那么多了。如果沒有得力的交通措施,那前景不堪想象。德國之聲在最近的一篇報道說:
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從2000輛增加到一百万輛花了47年的時間。此后從1997年至2003年,僅六年內,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就突破了二百万輛大關,其中大部分是私家車。新德意志報的一篇文章報道了北京交通阻塞的情況。文章從人們學開車談起:
“不久前還騎著自行車的男男女女,現在一下子坐在嶄新汽車的方向盤后面。他們象以往一樣,在塞得滿滿的大街上穿行。几天前,劉先生家門前添了一輛乳白色的大眾捷達,他是在郊區交通稀疏的道路上自己學會開車的。他用手擋著嘴說,在黑市上,一本駕照要賣到三千元人民幣,有個朋友本來可以給他搞到駕照,但他老婆反對,為了老婆乘車安全,他要懂得如何駕駛汽車。”
比交通堵塞更為嚴重的是,司机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險情不斷,事故從生。文章仍然以劉先生為例寫道:“每當坐在旁邊的乘客提醒劉先生、換道前應看一看后視鏡并打指示燈,他總報以奇异的目光。劉先生說,他必須集中精力注意前方,經驗告訴他,這樣做才對。不遵守交通規則及不掌握開車技術使今天北京的交通問題更為嚴重。截至八月底,2003年北京的街道上有一千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有二百人剛剛獲得駕照。
据說2008年奧運會時,北京將擁有350万輛汽車。市政府仍然沒有解決交通問題的有效方案。由于汽車行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市政府不能限制汽車銷售。市政府一致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公共交通。到2005年時,出門的人中應有二分之一改乘公共汽車、地鐵和輕軌,而現在只有四分之一。但是,至今還沒有听說有一項關于改進駕車風格的計划。”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