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綜合九日外電報導〕九日出刊的美國「科學」雜誌刊出一篇由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合力完成的研究報告,指稱歐洲養殖的鮭魚所含致癌化學物過高,建議消費者食用的次數最好每四個月至多一次,或一年不超過三次,以免影響健康,增高致癌機率。
對此,蘇格蘭鮭魚養殖業者隨即加以反駁,抨擊前述研究忽略含高油脂的鮭魚有益人體健康,「似為蓄意誤導」。英國食品標準局(FSA)則鼓勵消費者繼續食用蘇格蘭養殖鮭魚。
這項由美加科學家團隊所做的研究堪稱迄今規模最大、涵蓋面最廣的研究計畫之一。科學家在歐洲與南北美洲各大都市購買六百多份野生和養殖鮭魚全魚和魚片樣本加以分析,總重量超過兩公噸。在檢測十四種致癌有毒化學物的含量後,如多氯聯苯(PCBs)、戴奧辛(dioxins)、地特靈(dieldrin)和毒殺芬(toxaphene)等,發現歐洲養殖和購買鮭魚普遍含毒成分較高。
報告指出,大海中捕撈的野生鮭魚並無污染問題,智利和北美地區養殖的鮭魚體內雖也含有若干殺蟲劑和戴奧辛成份,但比北大西洋地區養殖的鮭魚乾淨。蘇格蘭和丹麥法羅島(FaroeIslands)養殖的鮭魚,以及購自德國法蘭克福的鮭魚魚片污染情況最嚴重。
參與研究的紐約州立大學發佈新聞稿表示,為避免致癌機率升高,建議消費者食用鮭魚的機率至多每四個月一次。已屆生育年齡的婦女最好完全不要食用含致癌物過高的鮭魚,以免造成尚未出生的胎兒腦部受損,或出現身體畸形現象。
不過,蘇格蘭鮭魚品質認證組織「蘇格蘭高品質鮭魚」(SQS)發表聲明指稱,是項研究完全忽略食用鮭魚有益人體健康,其建議似有蓄意誤導消費者之嫌,對其他五千多份正面研究成果視而不見。
FSA則表示,蘇格蘭養殖的鮭魚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所訂的安全標準,印證FSA先前所做的研究無誤。且英國人食用高油脂魚類的次數平均每週只有一次。FSA建議,消費者的魚類食用次數每週至少兩次,其中一次應為鮭魚等富含油脂的魚類。食用鮭魚的好處超過任何可能的風險,魚肉中所含的脂酸可減低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
進口鮭魚 逾七成來自挪威智利
〔記者楊雅民、羅碧╱台北報導〕美國「科學」期刊披露研究發現指出,養殖鮭魚致癌物是野生的十倍,對此,農委會漁業署表示,台灣鮭魚全部仰賴國外進口,自挪威和智利進口的大西洋鮭魚,主要以人工養殖為主,每年進口量達一萬二千公噸;自日本進口的鮭魚則以野生為主,年進口量為四千多公噸。
漁業署養殖沿近海漁業組副組長石聖龍表示,自挪威和智利進口的大西洋鮭魚,魚肉顏色偏向橘黃和橘紅,主要用於日本料理店,做為生魚片或高級料理;自日本進口的太平洋野生鮭魚等級較低,魚肉顏色偏粉紅,主要在超市和傳統市場銷售,用於家庭烹調。
石聖龍指出,養殖鮭魚即使含多氯聯苯、戴奧辛等致癌物,大多會囤積在魚皮或脂肪中,愛吃鮭魚的消費者若有食用疑慮,可先除去魚皮再料理。
不過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蕭東銘昨天表示,因該項報導未提出明確數字,所以還必須進一步了解,才能評估風險,如果該研究確實發現致癌物含量真的很高,發現問題真的很嚴重,將會採取緊急措施,必要時,則會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進一步處理。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和特易購量販店表示,該賣場銷售的鮭魚主要以挪威、智利為主,進口商進口時都經相關主管單位檢驗合格;頂好超市也指出,該超市銷售的分切鮭魚主要自挪威和加拿大進口,薄鹽鮭魚則來自日本北海道的野生鮭魚。
大潤發表示,該公司銷售的鮭魚以挪威進口為大宗,夏天則會進些加拿大鮭魚,進口鮭魚都經主管機關檢驗合格才進口,該公司雖未標示產地,但消費者若詢問,會告知消費者。
特易購公關經理吳明君指出,特易購的鮭魚主要來自美國和北歐,不過,特易購去年為了購買高檔鮭魚的消費者需求,特地自美國阿拉斯加引進野生鮭魚,每公斤售價高達四百元,比一般鮭魚貴近一倍。
愛買吉安公關經理嚴必文表示,愛買賣場銷售的鮭魚以挪威和智利進口的為主,全都經進口檢驗合格,是否標示鮭魚進口產地,將配合政府政策。
頂好超市行銷經理陳超凡表示,頂好超市銷售的包裝鮭魚均有標示進口產地,薄鹽鮭魚來自日本北海道的野生鮭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