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史海鉤沉

中華書法:書法的源流

【大紀元訊】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以毛筆並通過字的結構、章法、墨法、書體來表現漢字的藝術。它是中國文字在書法家審美觀的長期運用和發展中形成的特有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

  毛筆是書法的最主要工具。用毛筆來書寫文字,逐漸演變成書法用筆的藝術技巧,從而構成書法藝術的要素。書法的用筆主要包括筆法、筆力、筆勢、筆意等藝術技巧。筆法有:起筆、收筆、圓筆、方筆、中鋒、側鋒、露鋒、藏鋒、提按、轉折等。筆力指筆畫的內在力量。無論是剛健或柔軟的筆畫線條,在用筆中要表現出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感。筆勢指用筆時所形成的氣勢。筆勢有筆斷而氣勢不斷,點畫形狀雖各不相同,但其勢則渾然一體。筆意,即筆畫線條所表現的感情、意趣等。我國古代書法的字體主要有:篆書(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戰國篆書和秦代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

  嚴格說書法的蓬勃昌盛起始於紙張的發明,在此之前有簡書,也就是在木或竹片上書寫文字,數量多的再用皮革或繩索串編成冊,因受限於空間,也就很難有多面貌的藝術發展,至於更早的書法文字記錄則脫離不了刻及鑄的範圍,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碑刻及金石璽印,而這個範圍的資料在清代晚期及民國初年被當時的書法家大量的運用,又開創出了書法更多的創作空間及可能性。

  殷商時期的文字書寫

  中國的文字起始年代久遠,起初可見的多為圖像符號、象形文字,如殷甲骨文或1959年出土於山東大汶河兩岸附近及甘肅等地、年代更為久遠古陶器上類似文字的圖形記號即是。再者就是殷商時代存留於青銅器物上面的金文(刻或鑄造的),這個時期的文字比較像圖畫;另外甲骨文是殷王朝最直接的記錄史料,包括卜筮及間接記錄的大事,文字筆意多為刀刻的趣味,也有少數是寫而未刻的。

  大篆和小篆

  周、戰國、秦時期的文字以大篆和小篆為主,史傳大篆為周軒王太史籀所作,以石鼓文及詛楚文為代表;戰國時期各國因地域分劃,加上各國文化的不同,文字漸漸出現極大的差異,一直到秦統一天下,車同軌、書同文,才又統一了文字是為小篆,小篆傳世的多為碑刻拓印的較多,小篆去大篆的繁複和怪異之處,書體更為均勻對稱整齊劃一。這些資料至清朝及民國初年因金石學大盛被眾多藝術家運用在書法及篆刻方面而呈現了豐富而有創意的各種面貌。

  隸書

  前面提到的各種書體絕大部份均為王室廟堂或神媒的專用工具,隨著文化的發展,文字漸漸的普及到民間,為了書寫方便,書體筆畫結構變得更為簡省自由,傳起自秦朝程邈至漢朝時已成為正式的官方文字 了,隸書可分為古隸和八分:秦漢初期波磔(蠶頭雁尾)不很明顯都屬古隸;反之左波右磔、蠶頭雁尾、左右分背明顯的就是八分書,如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曹全碑等均為八分書的代表作。

  楷書

  今天大家所熟習的楷書,在漢末、三國時代已經漸漸成形了,這個時期楷書的用筆特色大多由隸書和草書演化而來,後來歷經南北朝書法家的努力創作,到了隋、唐之際楷書的發展已經完全成熟;當時大書法家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的書法作品都已臻登峰造極的境界,成為後世書家追摩的對象,而成就卻難以超越。近年流行的魏碑亦屬楷書的範圍,書家取其金石強勁的筆意結構,為書法注入另一種新的生命及創作趣味。

  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表現空間較為自由寬廣;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四大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家、蔡京,元代趙孟頫、鮮於樞,明代文徵明、王寵、張瑞圖、董其昌、倪元璐,乃至於清代鄭板橋、劉墉、何紹基、趙之謙,民國之後的齊白石、沈尹默、于右任、張大千、溥心畬等,他們的書法作品千變萬化,面貌各有不同,頗具欣賞價值。

  總括來說,要學好書法,須注意下列幾點﹕

  (一) 循序漸進﹕ 初學書法一定以楷書為基礎。

  (二) 下真功夫﹕ 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切實地學習。一點、一橫,務求以古人合,以打好基礎。

  (三) 以趣持恆﹕ 以書法為陶冶性情,自得其樂,然後就可以持久永恆學習。

  (四) 取長補短﹕ 互學互長,互相交流,以取別人之長以補自己之不足。

  (五) 博取兼通﹕ 取各家之所長,集於一身。

  (六) 獨到專精﹕ 選出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字帖。

  (七) 不求邪怪﹕ 不要為了目前的成績,走向怪字的途徑。

  (八) 以求己格﹕ 達到一定水平後,要找出自己的風格,所謂﹕「先與古人合,後與古人離。」

  (九)要分別美術字和書法區別,所謂書法即書寫的方法,更要布白、結構,以用筆為上。美術字只講求字的結構,毫無筆法可言。

──轉自《世華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