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流域生態惡化 兩沙漠成匯合之勢
【大紀元9月21日訊】自1999年而起的全國大面積干旱不但給當年的農業帶來了損失和人民生活的危害,而且對局部乃至大部的生態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据中國報刊報道,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東部連續4年干旱和生態惡化,位于遼河兩岸的科爾沁沙地与渾善達克沙地成匯合之勢。此前,內蒙古西南緣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已經交合。
科爾沁沙地位于內蒙古東南緣遼河右岸,面積5.06万平方公里,東靠遼宁、吉林兩省,西南臨京、津、唐地區。渾善達克沙地位于內蒙古中部遼河左岸,總面積2.38万平方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
由于連年干旱,遼河源頭老哈河基本斷流,另一源頭西拉木倫河也細流如絲,在內蒙古赤峰市的一些河段,河床內的細沙与兩岸沙地几乎連成一片,看不出“河”的樣子。
水利專家介紹說,“遼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來水多集中在夏汛時期,其余時候河水很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只有春灌和夏汛時才能見點水,平時就只能見到‘沙河’了。最近4年來,就是春灌和夏汛也沒有水。”
專家說,赤峰市地處遼河上游,是科爾沁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的結合部。過去,兩大沙地被遼河及河兩岸的山丘、草地阻擋開。然而,由于近年來持續干旱,流沙活動強烈,使兩大沙地交匯在了一處。此外,兩大沙地交匯還与遼河流域草場沙化、退化有關。在遼河流經的科爾沁草原,一些在五、六十年前還牧草繁茂的草場,如今已被風沙吞噬,許多牧戶不得不被迫遷徙,一些飼草料基地和農田也因風沙侵蝕沙化嚴重、水資源奇缺而撂荒。据了解,近十年來,遼河流域新開墾土地面積超過0.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達6.5万平方公里。
气候干旱,遼河斷流和草場沙化、退化,致使科爾沁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面積不斷增大。資料統計顯示,目前,科爾沁沙地以每年150米的速度向以沈陽為中心的東北城市群和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城市群進逼;渾善達克沙地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外擴張。
有關專家指出,科爾沁与渾善達克沙地“握手”之勢是遼河流域生態惡化的直觀表現,若不及早進行治理,兩大沙地大面積交匯后就會引發更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原載﹕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