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 台灣紡織業利多
【大紀元9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近來國際間出現討論人民幣升值與否的聲浪,台灣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最新評估報告指出,無論是基於台灣為中國紡織品原料主要供應者的立場,或是台灣與中國紡織業者於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地位,人民幣升值對台灣紡織產業的影響應是利多於弊,因為在內需價格提高下,中國可能增加對紡織上游原料的採購﹔同時,中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不再,台灣紡織業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紡織業為台灣出口的主力產業,近年來,台灣紡織業每年出口值約在120億美元以上,雖然在一般規格的成衣、紡織品市場,因為中國的價格優勢,台灣廠商節節敗退,但紡織原料如化學纖維、加工絲或成品布等,高品質或具差別化的產品,台灣紡織廠商卻又具備相當競爭力,且成為中國採購紡織上游原料的主要供應國。
因此,在台灣與中國這層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下,人民幣走向對於台灣紡織產業的影響不言可喻。
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倪碧瑩認為,以目前這樣的關係來看,人民幣升值除了不利於台灣紡織業者進軍中國,開拓中國的內需市場外,無論在全球紡織品競爭力或是原物料外銷上,對台灣紡織廠商而言,應該都會帶來更多出口機會。
其中,在紡織品外銷市場上,台灣紡織業者主要出口產品以布類為首,主要出口至香港、美國等地,在這些地區,台灣與中國為競爭對手,倘若人民幣升值,相當於無形中提高中國紡織品的生產與勞動成本,則中國紡織企業的出口報價可能提高,將削弱其在出口價格上的優勢,台灣廠商可望因此受惠。
在台灣紡織上游原物料出口上,根據海關進出口資料統計,2002年台灣有38%~52%的化學纖維原料、纖維與紗類出口到中國,顯然中國已成為我國紡織上游化纖原料主要去化地,因此,在台灣原物料產品原本就具備品質優勢下,若配合人民幣升值利多,倪碧瑩認為,中國增加台灣化纖原料的採購,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但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將會阻礙外資繼續投資中國的意願,而目前中國已面臨通貨緊縮的現象,若人民幣升值,進口品更加便宜,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貨緊縮狀況,對其國內消費產生抑制作用,因此,倪碧瑩在報告中也提醒有意耕耘中國市場的紡織業者,需多加留意中國市場的產品成本與市場購買力的變化,切勿抱持一味樂觀的投資心態,否則將得不償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