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三日專電)雖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瑤琪親自出馬,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 (GPA)」的努力仍然受阻,除中國的政治力介入是關鍵外,一九九二年GATT理事會主席聲明所意涵的政治諒解影響力仍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台灣於去年十二月就完成與所有GPA簽約國的雙邊諮商,但因中國的政治力介入,GPA委員會一直無法通過台灣加入協定。郭瑤琪本周率同國貿局長黃志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賴幸媛等,與GPA委員會主席莫特及主要會員國磋商,希望一舉達成加入GPA的目標,但最後仍無法克服政治障礙。
台灣加入GPA的努力最早可回溯到去年二月,當時郭瑤琪就首度率團在WTO推動台灣成為GPA的會員,但經過長達一年半的運作仍然無成,連GPA委員會主席莫特都感到挫折,而最根本原因當然是中國的強力阻擾。
黃志鵬昨天在GPA委員會議發言表示,雖然台灣已展現了毫無保留的努力及最大彈性,但遺憾的是,「非經濟問題」仍繼續是「絆腳石」,就點出了關鍵所在。
GPA為WTO架構下的「複邊協定」,主要目標在提升政府採購的自由化及透明化,目前共有二十八個簽約國,主要都是已開發國家,台灣在加入WTO時就承諾加入。
由於協定中的政府採購清單涉及政府機構的名稱,具有主權意涵,中國強烈反對,但在台灣堅持法理原則下,並經駐WT0代表團積極交涉,這些政府機構名稱維持不變,並獲得所有簽約國接受,目前最大的爭議在於台灣加入協定的形式。
中國的策略是希望主席以書面文字方式指出,協定中有關台灣政府機構名稱不具主權意涵,但為台灣嚴正拒絕,為展現最大彈性,台灣提出多項因應方案,莫特也積極奔走希望能建立共識,但仍無法超越政治窠臼。
在整個過程中顯示了,一九九二年的GATT理事會主席聲明所意涵的政治諒解,乃本案的癥結所在,中國並在此基礎上,一再對台灣在WTO的名稱、地位,甚至議事運作大作文章。
而部分台灣人士主張,主席聲明的效力已因2001的台灣入會工作報告書及台灣正式進入WTO而不復存在,但這種論點並未為美國、歐盟、日本及加拿大等GPA主要會員國完全接受,或許這些國家無意在此問題上與中國正面對立。
例如他們在交涉過程中,都明確表示支持台灣加入GPA,並肯定台灣的努力與決心,但面對涉及有關主權等政治議題時,他們則有所保留,表示只要能達成共識,願接受主席的安排。
台灣的基本立場是政府採購為純經濟事務,不應涉及政治問題,台灣加入GPA也不應受到政治干預,並為多數國家所理解,但最後問題仍是回到原點,換言之,即使標榜經貿事務的WTO也無法完全擺脫政治問題。
據了解,在這次加入GAP的過程中,有人認為台灣應採取較為激烈的手段,但考量台灣在WTO的名稱及地位問題,秘書長蘇帕猜仍在處理中,而決定以溫和態度因應,這種作法得到主席及主要國家的認同。
黃志鵬表示,雖然台灣這次未能加入GPA,但各會員國已完全了解及肯定台灣的努力與決心,這也是出席GPA會議的最大收穫,在台灣表現最大誠意後,而現在的問題已在於對方。
中國對台灣的打壓從未停止,但不同於兩岸間的直接互動,在如WTO的多邊架構下因應、化解中國的壓制手段,需要更大的耐心與技巧,台灣代表團表面上是無功而返,但實質上的成果是不容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