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教育園地

中國教育系列報導(1):大學畢業就業難

【大紀元8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8月21日報導) 隨著中國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教育這塊一度聖潔的領地也出現產業化的趨向。記者圍繞中國教育問題發來了系列報導,分析中國教育產業化、畢業就業、亂收費弊端、學術腐敗以及留學、海歸和中國民主化的關係。今天刊登第一部份:大學畢業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大學文憑在中國失去魔力。

中國古詩把金榜題名,看作是人世間的四大喜事之一,還有朝為田捨郎,暮登天子堂的說法。說的都是只要努力讀書,考上功名,一生一世便衣食無虞。縱觀中國曆史,學而優則士的思想,貫串各個朝代,黃金屋和顏如玉的刺激,使無數中國學子相信,只要發憤讀書,就能發大財,娶美女。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鄧小平昭告天下,普天下賢才,均可通過高考,進入大學讀書。而大學畢業生則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一出校門就是23級國家幹部。多少人為之羨慕。

*人才交流會交流挫折*

然而好景不在。今年的中國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 華盛頓郵報記者評論說,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杭州舉行的這次人才交流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挫折失望和夢想破滅的場所。

24歲的杭州大學生賴川龍和成千上萬大學畢業生一樣,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尷尬局面。他是家族裡第一個大學生,全家省吃儉用甚至借錢供他讀完了大學。如今他已經畢業兩個月了,找到一份白領職業的可能性仍然渺茫。除了一家工廠同意讓他作普通勞工,和一家自選商場給了他一份每天16元人民幣的工作之外,他沒有找到任何與專業有關的工作。在招聘會上,他把自己的簡歷送到厚厚一迭簡歷中,試圖找一份一個月80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作。

*師範學校也收費*

隨著這個一度曾經信奉毛主義的國家每一個角落被市場經濟侵蝕,中國教育也開始走向市場化,或者說叫企業化。據中國問題專家,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何清漣女士介紹,中國高等教育產業化是從1994年開始的。她說:“到1994年,開始在北京10所高校開始實行。當時收費是嘗試性的,那個時候只收1500塊錢一學年。然後這個政策出來之後很快傳到全國。這一次產業化推廣的程度居然做到了連北洋軍閥政府、蔣介石政府和毛澤東政府都沒有做過的事,就是從中國有現代教育開始,有一種教育是不收費的,那就是師範教育。現在連師範都收費。”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中國大學為了賺錢盲目擴招學生,很多私立大學登廣告招收那些沒有達到正規大學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這些私人大學的學費昂貴,但是文憑沒有什麼價值。

根據教育部的數字,由於前幾年的擴招,今年大學畢業生達到1200萬人,比去年增加50%。而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機會並沒有提高一倍,反而由於非典的爆發導致許多春季人才交流會被取消。更使就業前景雪上加霜。美利堅大學教授趙全勝從歷史的觀點分析了市場機制引入中國教育領域的現像。他認為從延安以來中國的教育一直是為政治服務,為階級鬥爭服務,中國目前的教育制度需要引進市場機制和現代化的觀念。他說:“中國從歷史上的教育制度,很多都是根據階級鬥爭,或者是政權的需要,不是根據市場實際的需求來對待人才。所以人才流動和市場機制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學習美國經驗荒腔走板*

問題正像一些專家指出的那樣,美國大學的市場機制和教育現代化觀念,搬到中國之後,就不是原汁原味了。何清漣女士舉了學生打工的例子:“我有一個同學在湖南一所師範學校作院長。連他那樣的學校,一年學費都要收到三千八百(元人民幣)。我大吃一驚。湖南常德地區農民年收入不超過二千八,師範收三千八,讓農家的孩子怎麼讀得起書。院長說,我們有辦法。我們可以為他們保留學籍,四年本科分階段讀完。讓他們去打工。我當時說,中國的勞動力這麼多,呈飽和狀態,他們到哪裡去找工作打工,這個政策設了不是等於沒設嗎?”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陳小平對中國一些工農子女省吃儉用試圖通過高等教育改變自己命運,而畢業出來之後,卻找不到工作的現像感慨萬分。他說:“我對這種狀況非常感嘆。關於中國的教育危機和財政危機,財政危機會導致政權垮台,而教育危機不會,政府可以進行轉移性搜索,去其它地方取錢,只是苦了老百姓,苦了那些想去改變命運的一代一代的靠工資維生的父母親。他們無法指望通過兒女(的高等教育)改變上一輩拉黃包車,挑沙子的命運。”

*北大畢業菜場賣肉*

據中國官方統計數字,中國大學生比例在18-22歲的年齡階層中,只有15%, 遠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卻找不著工作,華盛頓郵報報導說,中國有些大學畢業生今年有一半找不到工作,就連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今年六月的畢業生中,也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找不著工作。最近中國媒體還競相報導了北大畢業生在菜市場賣肉的新聞,形像展示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