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三:埃及文化的再認識
【大紀元7月25日訊】一九七八年夏天,我們一家四口曾去埃及旅行十天,那一次主要的是參觀開羅一帶的名勝古蹟,然後乘火車南下,也到了魯克梭爾(Luxor)和阿斯旺(Aswan)。日子過得好快,二十多年竟像轉眼之間;如今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各奔東西;而我們也從繁囂中走入平靜,趁一切情況猶有餘裕的時候,再瞻仰一次古埃及的文明、作一次舊地重遊,真是何其有幸!出發前心裡充滿了喜悅,不停地感謝上天的恩寵。
埃及文化與其他民族相比是早熟的,他們好像從別的星球上來到,帶著他們己有的智慧和經驗,把沙漠中的尼羅河兩岸變成肥沃的人間天堂。現代的科學家們還不能完全了解,在那個還沒有鐵器的時代,他們如何能夠建成那麼偉大的工程。像開羅郊外的金字塔,魯克梭爾的卡奈克爾寺,阿斯旺以南的阿布聖拜耳,建築的年代在紀元前三千到一千二百年之間,由於使用的材料耐久,製作的技巧高超,再加上得天獨厚的乾燥環境,所以能保存至今,而有現在的面貌。這些工程的雄偉之處,令人覺得仰之彌高;設想他們在那個年代對整體工程的設計,對地質、天時的了解,對材料的開採與運送,以至人力的動員與組織,工程的繼續推動與完成;如果我們再從藝術的觀點,看這些古建築的整體之美、結構之美;配屬的物件製作之美、雕塑之美,繪畫之美,對古埃及人的藝術才華,就更叫人嘆為現止。
對於這一類的文化遺產,歷史學者常能証明它們是專制社會中強迫奴隸們去完成的,共產主義的歷史學家把這樣的社會稱為奴隸社會;可是研究埃及文化的學者,卻更強調古埃及人之善於利用工具,利用獸力、水利,善於調動工作者積極參予的意願,在一種眾志成城,上下一心的氣勢下,把那麼艱巨而精緻的工作做得如此完美無缺。
開羅近郊的金字塔(Khéops)是古帝國時期第三個王朝(BC2780)修建的,用了二百二十五萬多塊,一立方公尺大小的石頭砌成,塔高一百四十六公尺,至今巍巍地屹立在沙漠中的地平線上;它修建的年代約當我們的三皇五帝時期,那個時代我們的祖先留下來器物都很少,建築物更不必說了。
記得二十年前第一次遊罷埃及,在回程的飛機上曾興浩嘆。想到古埃及人的聰明睿智,創造出那麼先進的文化;而許多天來的旅游中,每天面對的這些熙熙攘攘的埃及人,他們又是那麼貪懶無志,怎不令人懷疑這兩代埃及人之間到底有沒有關連?二十年過去了,這個國家在物質文明方面有了不少進步;而社會風氣、人民的習性,卻依然如故;這裡仍然是最多人向你伸手討錢的地方,在這裡任何交易你都不能確定自己沒有上當。
其實,一點也不假,現代的埃及人就是當年法老王的後裔。他們屬於同一族類,有同樣的髮膚和形貌;所不同的只是精神和氣質而已。社會風氣、人民習性、精神氣質,這些屬性、內涵和品質,都是可變的,原來好的可以變壞,壞的也可以變好,而且根本不需要幾個世代時間。
二十年前第一次遊埃及歸來、老伴鳳西寫了一篇遊記,在結尾時感嘆現在的埃及人和幾千年前的埃及人有多麼大的差別,懷疑這兩代人之間有沒有關連;這次重遊更加深了這種感慨。讀了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老師有關史前文明之說,拓展了思維的境界和視野。
李老師說的史前文明,不是考古學家所指在人類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文明,而是認為在冥冥的宇宙歷史長河中,人類有多次的文明,多次的毀滅,一次毀滅之後,只有少數人活下來,過著原始生活,又逐漸繁衍出新的人類,進入新的文明,然後又走向毀滅,所以石器時代也不是一個時期,有過多次石器時代,在這個地球上不同時期的人,留下來不同時期的文明。他列舉了許多例證,說明考古學家不能解釋的許多發現,是我們人類本次文明以前的文明遺產 。
關於金字塔,他認為“金字塔跟現在的埃及人根本就沒有關係,它是在史前那麼一次文明當中造的,後來在一次大陸變更中那個金字塔沉到水裡邊去了。在第二次文明將要出現造就新大陸的時候,它又從水底升上來了。原來建造它的那批人早就不存在了,後來又有了現在的埃及人。埃及人發現了這種金字塔的功能之後,又造出一些小的這樣的金字塔…有新造的,有老的。弄得現在人也無法弄清到底是什麼時期的了,歷史都被搞亂了 。
關於人類的文明、關於宇宙的奧秘,指出一個新的探索方向、思考境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