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銀、土銀、中信局三行局公司化 95年完成民營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柏松齡╱專題報導)7月1日對台灣金融史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央信託局即將在今天公司化;3家國營行局的改制,象徵老店新開,但面臨金融環境的變化、民營金融機構的競爭,三大行局能否老幹發新芽,進一步茁壯,是首要挑戰。

 台銀、土銀、中信局是國家行局最後一波公司化的壓軸,在公司化後,三行局將回歸公司法體制,按政策規劃,將在民國95年完成民營化目標。

 台銀預計今天召開監察人會議、董事會和常董會,完成公司成立程序後,將由財政部政務次長王得山、金融局局長曾國烈和台銀董事長陳木在、總經理李勝彥在重慶南路總行揭牌,宣告新台銀正式掛牌營運。

 土銀則以「邀請您重新一起攜手開創人親、家親、土更親的新台灣奇績」為改制慶祝會主軸,由董事長魏啟林和總經理呂桔誠共同主持。

 中信局除了舉辦慶祝酒會外,同時還從7月1日至7月7日止舉辦回饋活動,客戶購買國內外各類型基金,手續費5折優惠。代理的保健產品,則按定價打8折,算是為改制公司化成功踏出行銷第一步。

 三行局的改制,表面上看起來只是換一個招牌,對客戶影響層面不大,但實質的影響卻相當深遠。

 台銀董事長陳木在就曾在全行會議中指出,台銀公司化後,不能夠再當做政府的一個部門來運作,從員工、作業制度、組織與管理階層的思維「都要像一個公司企業」。

 台銀總稽核蘇德建則表示,三行局的改制,第一步就是面臨到「公司治理」的企業精神落實,不但要向股東負責,同時員工從上到下,「腦袋」也要跟著換。

 除了公司治理外,三行局的另一個嚴峻考驗,就是如何在業務競爭「硬碰硬」,並達成目標。

 以往頂著國家行局的招牌,固然背負著許多政策的包袱,但不可諱言也有一些競爭的優勢。但近年來,隨著政經環境的變化,這些優勢也逐漸喪失,例如無息的公庫存款、幾無競爭的國營機構存放款業務,這些將或多或少侵蝕三行局的獲利能力。

 以台銀為例,去年賺了60億元,稅後淨利只有11.05億元,今年預定盈餘是130億元,但前5個月盈餘加各項提存僅48億元,稅後淨利大幅縮水。

 中信局去年虧損57.76億元,主要是打銷呆帳所致;土銀去年的盈餘雖然在最後轉負為正為15.74億元,但也是歷年少見的低點。三行局未來的挑戰可見一斑。

 事實上,三行局公司化只是第一步,未來的經營方向才是重點。

 台銀是國家龍頭銀行,如何在兩年半的時間減少民營化的陣痛期,挑戰很大;中信局業務範圍涵蓋銀行、保險、貿易、儲運,公司化後要與土銀合組金控,未來要如何整合分割現有業務,也都要嚴肅思考。

 金融界人士指出,三行局在公司化之前,已陸續進行了部分體質與業務的調整,例如台銀、土銀開始處理陳年不動產,雖引來「賣祖產」質疑,但有效彈性運用資產,也是以往少見的思考模式;土銀衝刺「春嬌志明現金卡」,投入消費金融業務,為公司化與金控舖路;中信局也固守外匯基金與黃金的專業路線,希望與土銀截長補短,多少都能觀察出三行局求新求變的心態。

 三行局今天公司化,是我國金融史上重大的變革,接下來除了市場競爭與業務挑戰,還包括如何順利民營化,同時又能維護全民權益,而過去背負的政策任務又該如何順利交棒,都是掛牌之後的挑戰,各界正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