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歷史的白鶴樑題刻將永沈長江水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隨著三峽大壩開閘蓄水,具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白鶴樑題刻將永沈長江水中。為改變白鶴樑題刻在三峽蓄水後永久淤埋的命運,中國大陸相關人士已著手制定建造水下博物館的保護方案。
新華社報導,白鶴梁題刻位在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之中,早年因白鶴群集樑上而得名。石樑全長約一千六百公尺、寬約十五公尺,共一百六十五段,上面清晰地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三萬多字真跡題刻,被譽為「水下碑林」。
此外,自唐代開始雕刻的「石魚出水兆豐年」的二十尾石魚雕刻,則記錄了一千二百多年來大陸七十二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堪稱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具有重要的史學和水文學價值。
但是隨著三峽大壩的開始蓄水,白鶴樑題刻目前已經沒入江中;等到三峽庫區蓄水達預定的一百七十五公尺高度時,白鶴樑題刻將永遠沉沒在水下三十多公尺處。
為保存這項古蹟,大陸相關人士著手制定水下博物館保護方案,主要是利用工程壓力原理,在白鶴樑題刻比較集中的中段東頭八十公尺左右的上方,修建一個內外都有水的無壓力保護殼體,讓江水經過一種過濾裝置後再注入保護殼體內;遊客則可在白鶴樑題刻相對的長江防護大堤上進入白鶴樑,並在殼體內的參觀廊道觀看白鶴樑題刻。
研究白鶴樑題刻數十年的涪陵區博物館館長黃德建表,白鶴樑題刻是三峽庫區唯一的水下原址保護文物,也是庫區四大國寶級文物之首。雖然目前白鶴樑題刻永沉江底,但水下博物館的建成卻可讓遊客在任何季節都能在水下一睹它的真面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