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SARS系列報導─心理篇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七日電)令人聞之色變的SARS疫情趨緩,後SARS時代的台灣民眾,明顯更加注重衛生保健,例如勤量體溫、勤洗手、重視營養攝取等,人人變得像養生專家,時時注意身體警訊。然而不少民眾也被SARS嚇到,因為怕感染而不敢上醫院,政府相關單位應予導正觀念並研擬配套措施。
如果票選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最具代表性的物品,相信大半民眾會選口罩。為防範病毒飛沫傳染,大家在疫情高峰期紛紛戴上口罩,不論上醫院、逛百貨公司、搭乘大眾運輸、看電影、搭電梯等,人人口罩不離口;打噴嚏、咳嗽時,則不忘以手捂住口鼻。
許多職場也加強戴口罩規定,例如餐飲業從業人員配戴口罩作業,自助餐業者配膳檯加設防塵設施,以往口沫橫飛的現象改善許多,讓飲食衛生多了一層保障。
為使疫情早日遠離,「社區防疫行動聯盟」在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帶領下,推動全民量體溫十天運動,獲得陳水扁總統和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積極回應。
衛生署長陳建仁表示,全民量體溫運動希望民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建立健康自律的生活;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防治作戰中心總指揮李明亮也說,全民量體溫運動的目的,是要建立新的觀念和新的社區動員。
勤洗手也是因為疫情產生的另一個全民運動,政府教導民眾應依「濕搓沖捧擦」步驟,確實做好手部清潔,以免沾染病毒。這項宣導雖然使得用水量大增,但也讓民眾養成清潔習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就認為,今年的腸病毒疫情較以往緩和,這與民眾養成勤洗手習慣也有一些關係。
除個人衛生清潔習慣,SARS疫情讓大家更注重環境清潔,譬如懂得使用含有殺菌認證的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勤於擦拭桌椅等,這都是因SARS培養的好習慣。
此外,免疫力也是焦點議題,民眾除更注重營養攝取、正常作息,中藥、草藥養生療法 (如板藍根、金銀花) 讓大家趨之若鶩,各種偏方紛紛出爐,鳳梨、綠豆、梅子等食品,被認為有殺菌抗SARS功效,造成搶購熱潮。
在醫院方面,因應SARS疫情,政府積極推動分級照護方案,希望發燒、但無接觸史的民眾,先到一般診所就醫,不要小病就往大醫院跑,改掉「逛醫院」陋習,讓醫療資源獲得更好運用。
除「逛醫院」習性外,民眾對住院的認知也被要求改進。李明亮表示,SARS病人可能是怕家人、鄰居會恐懼,不好意思出院回家,如果要從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旅遊警示區除名,上述情況會讓台灣比較吃虧。
SARS疫情因為醫院院內感染達到高峰,讓民眾變得諱疾忌醫,視上醫院為畏途。據調查,因為害怕感染SARS,四成六民眾不敢上醫院看病、拿藥或做檢查,有些慢性病患或必須開刀者甚至硬撐,差點延誤救治時機。
此外,疫苗接種時程也受影響,例如原本三月至五月是日本腦炎疫苗接種集中時期,但這段期間受SARS疫情影響,接種完成率下滑,北部地區甚至減少六至八成。面對秋冬流行的流行性感冒,由於症狀和SARS很像,政府因此提早呼籲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屆時一定要配合接種。
面對後SARS時代,有關民眾對SARS的知識、態度以及身心症狀,「SARS心理健康行動聯盟」建議政府應加強宣導SARS的身心衛教,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化解顧慮和恐慌,導正民眾觀念,避免負面影響,讓民眾真正重拾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