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後SARS系列報導─醫療保健篇

SARS促醫院檢討績效掛帥 民眾正視衛生習慣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七日電)全民健保開辦以來, 台灣的醫療機構趨向「大者恆大」,醫院將非關醫療的 業務外包,廣開自費門診,民眾有病沒病就逛醫院,還可以貨比三家。然而SARS疫情來襲,經營績效掛帥的醫院這才覺醒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民眾也才意識到,原來醫院是危險場所,良好衛生習慣才是基本自保之道。

台灣在三月十四日出現第一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可能病例,且在四月二十二日前,維持著零死亡、零輸出病例、零社區感染的「三零紀錄」,台大醫院收治絕大多數SARS可能病例,嚇跑病患,導致門診量下滑,最多曾下滑六成。

相較之下,許多醫院冷眼旁觀,甚至以「本院不收 SARS病人」趁機招攬病患,把病患當顧客,把醫療服務 當商業買賣;四月二十、二十一日衛生署和外交部舉辦 的「SARS國際研討會」上,偌大的國際會議廳,近一半 是空位,聽講者多半是公衛護士和衛生行政人員。

平心而論,在SARS風暴前,醫院院長最關心的是經營績效,不論是公立的台大醫院,還是三軍總醫院,都向林口長庚醫院看齊,把地下樓層外包成美食街及商店街,吸引民眾到醫院看病探病,順便消費購物;就連封院前的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經營績效突飛猛進,院長吳康文備受推崇。

不可諱言,健保的總額支付制度,也直接間接促使 醫院向「錢」看,雖然中央健保局醫管處副理曲同光解 釋,這項制度是訴求醫院自主管理,抑制不必要的醫療 浪費。

然而,各大醫院精打細算,能省一文錢就是賺一文錢,提高約聘雇護士、藥師、醫檢師、營養師的比例,大砍人事成本,一千床規模的醫院,可能只有二、三個感染科專科醫師,主要應付醫院評鑑,而非集中心力在院內感染控制。

當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SARS事件時,折損的照護 人員盡是護士、年輕醫師、看護工、外籍監護工,這群 人往往站在第一線、最基層,擔負大多數照顧病人的工作,卻是最辛苦、最盡責,但他們所暴露的感染危險卻不成比例地偏高,一開始連口罩、隔離衣都不夠,就要與兇惡病毒貼身肉搏。

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也感 慨,當醫院以經營績效置於醫療品質之前時,大醫院病床數動輒上千床,卻還是一床難求,一旦發生大規模傳染,難以靈活應變,光是要挪空病床收治病人,就大費周章。

這也解釋衛生署向中大型醫院徵召病床,有的醫學 中心根本沒有挪出六十張隔離病床,後來也不了了之。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解釋,有的醫院因建築老舊難以改建;衛生署改弦更張,轉而成立SARS專責醫院收治疑似及輕微SARS病患,重症SARS病患則移往醫學中心治療。

自從台灣經濟起飛,除在九二一震災時的災區,台 灣人再也沒有在戶外帳蓬看病的經驗,然而和平、仁濟 、台大、關渡、高雄長庚、高醫等醫院相繼封院甚或關閉門診與急診,院內感染成為防疫最嚴峻的考驗,攔裁SARS病毒,決戰院外,一百多家醫院設置發燒篩檢站,發燒民眾看病之前必須先在醫院外量體溫,前所未見,卻也是當前最稀鬆平常的醫院一景。

台灣SARS的死亡率大約百分之十,在疫情達到高峰時,有二萬多人居家隔離,不但感染者及家屬的處境堪憐,其他病人的處境也不好過,有人生病不敢上醫院,只因怕傳染SARS、曾到過和平等醫院的非SARS病人成了「人球」、更多人發燒寧可自行服用退燒藥。這個時候,回過頭去看一般民眾如何預防SARS,按 照行政院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副召集人李明亮教授的說法,比正確配戴口罩更重要的是「勤洗手」,這和預防腸病毒的方法是一樣,即使醫學再怎麼進步,良好衛生習慣仍有其價值,飯前便後洗手,仍是預防疾病最簡單又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