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史海鉤沉

神州五千年縱觀(上)

【大紀元6月6日訊】被毀滅的古老文明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月球雖然離我們如此之近,但是有關它的天文常識中卻包含著許多匪夷所思的祕密。[1]比如說,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周期絕對相等,這使得人類從地球上永遠無法觀測月球的背面。一直到1959年,前蘇聯發射了月球3號探測飛船,人類才第一次有機會看到了月球背面的廬山真面目。

然而在中美洲的叢林中,瑪雅人卻在幾百上千年前看似不經意地將月球背面的圖案刻在了月亮神廟上。[2]難道這些因為在武器上無法抵擋西班牙人的進攻而被征服的土著民族,竟然也曾經乘坐宇宙飛船到達過月球背面嗎?類似這樣不可思議的現象,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層出不窮,瑪雅人通過巨大的神廟、金字塔和刻在石頭上的像形文字一再展現出他們高超的天文、曆法和數學知識,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及他們對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深刻了解,許多甚至超出了我們現代人類的理解能力。這些奇蹟都足以吸引我們屏住呼吸去探索、去傾聽他們從那如夢如幻、煙霧繚繞的熱帶叢林中發出的聲音。[3]

然而,公元1562年7月,由西班牙入侵者──神父狄亞哥﹒迪蘭達親手點燃的一把大火,卻無情地吞噬了這一人類文明的結晶。成千上萬的瑪雅古籍抄本、故事畫冊和書寫在鹿皮上的像形文字書卷被付之一炬,無數的神像和祭壇被砸毀。那些懂得瑪雅像形文字的祭司則被送上了火刑柱。熱帶叢林中瘋長的雜草迅速淹沒了一個個被兵火洗劫的城市,瑪雅文明也從此變成了一個失落的文明。[4][5]

類似這樣的文明浩劫在這個地球上反覆重演。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攻佔埃及,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創立了亞歷山大裡亞城。他的繼承人托勒密﹒索特一世在公元前295年開始興建亞歷山大裡亞圖書館,通過購買和偷搶,歷時250年左右,蒐集了大約50萬捲圖書。這些圖書包括古希臘、古埃及、古波斯和古猶太的書籍原本和抄本,也代表著當時西方文明的最高成就。然而在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佔領埃及,他的軍隊焚毀了這些無比珍貴的典籍著作。[6]

1722年4月,荷蘭海軍上將雅各布﹒羅哥文發現了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在這個神祕的島上,到處都是巨石雕刻的人像, 高度從10米到20米不等,重量均在50噸以上,總數大約有1000個。島上的土著只有兩、三千人,他們不但沒有能力完成如此龐大的雕刻工程,甚至在傳說中也沒有留下關於石頭雕像的任何記憶。除此之外,島上還有大量刻滿了怪異象形文字的木版,這些文字連土著人也不認識。傳教士們決定把這些木版當作野蠻人的象徵予以燒毀。就這樣,又一個記錄古老文明的載體消失了。那些靜默地凝視著大海的石像也變成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7]

一個個失落的文明,在今天卻一再通過他們的建築和遺跡展現出令現代人為之汗顏的超級智慧,然而往事已矣,逝者難追,那承載他們智慧的書籍卻永遠地消失了。

《聖經》的「創世紀」記載,大洪水後,「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巴比倫人說:「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耶和華降臨,「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於是造塔和造城的工作就停止了。也許耶和華必須限制人的能力,以免他們為所欲為,所以《聖經》上才會記下這樣的話:「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8]

「創世紀」中記載的另一件事,就是耶和華在亞當和夏娃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後,將他們逐出了伊甸園。中國古語有雲:「天機不可洩漏」。如果說,從預言中我們看到神在細膩地控制著歷史前行的每一步,那麼是否因為那典籍中記載著奪天地之造化的奧妙玄機,神才決定將它們從地球上永遠抹去?[8]

我們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國,這個地球上碩果僅存的古老文明,她的文化傳承從文字一開始出現就從來沒有中斷過。

(推出字幕:《真知》)

中華文化九死一生

和其他古老民族一樣,中國的典籍在春秋之後的2500年中也經歷了多次破壞,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劇,除了有關占卜和醫藥的書籍外,其他書籍一概不許保留。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千辛萬苦蒐集到3390卷書,王莽末年又被焚燒。光武帝劉秀經過近百年的努力,使文化事業有了新的起色,但董卓入長安,愚昧的士兵竟拿書籍做「帳囊」。在以後的軍閥混戰中,凝聚中華文明的書籍「掃地皆盡」。北魏時,國家圖書館蒐集到了近3萬卷書,但在惠、懷之亂中又「靡有孓遺」;東晉南方社會比較穩定,國家圖書館藏有7萬卷書,然而「周師入郢,咸自焚之」。唐前期蒐集近10萬捲圖書,毀於安史叛軍。[9]

從宋朝開始,中國曆史上出現了一個神祕而有趣的現象── 「盛世修書」,除了最後也未被完全漢化的元朝外,每個朝代都要不惜人力、物力、財力地留下一部對前人智慧進行全面總結的大百科全書。北宋太平興國二年,翰林學士李□等人奉宋太宗趙匡義的詔命,利用皇家藏書的豐富資源,耗時六年修撰了一部總字數478萬,共1000卷的巨著,上呈太宗御覽,太宗遂命名該書為《太平御覽》。該書中引用的古籍文獻,十之八九都已失傳,但是在這部百科全書中,人們仍得以一窺其中的斷簡殘篇。[10]

宋朝滅亡以後,蒙古人統治中原不到100年的時間,隨後朱元璋在1367年推翻元順帝,建立大明朝。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與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間爆發了爭奪帝位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朱允炆兵敗自焚,朱棣入承大寶,改年號為永樂,成為明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這就是明成祖。明成祖元年,他組織了將近2000人,編寫了一部規模浩大,包羅萬有的巨型百科全書──《永樂大典》。這是一部兩萬多卷,三億七千多萬字的鴻篇巨著。[11]

順治入關標誌著大明朝的滅亡。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召集當時最頂尖的學者,歷時十年的時間,編纂了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四庫全書》。全書約八億字,共七萬九千卷,分經、史、子、集四部,包括儒家經典,歷史、地理、傳記、諸子百家學說、農學、醫學、天文、曆法、算法、藝術以及各種文學總集和專集等。[12]

無論是《太平御覽》、還是《永樂大典》或《四庫全書》,都是對上至先秦,下至編撰該書時中華民族各種知識和智慧的全面總結。而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中又有造紙和印刷術兩項發明使得這種智慧的保存和傳播成為可能。相比其他古老民族在大火中灰飛煙滅的輝煌文明,中華文化的幸運難道僅僅是巧合,還是其中另有深意?

西方文明之初

在大約兩千五百年前,當中國處於春秋末年,群雄並起、百家爭鳴的時候,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希臘文明也突然興起。當中國湧現出老子、孔子、孫子的同時,希臘也湧現出一大批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也許這僅僅是時間上的巧合,但是這些東方和西方的智者卻創造了一直綿延至今的兩大完全不同的科學體系。(請參見註釋[13][14][15])

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一開始就說:「哲學和科學原是不分的。」實際上,希臘的這些哲學家也同時就是科學家。畢達哥拉斯是一個數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柏拉圖精研幾何學,而亞里斯多德則幾乎是邏輯學和物理學的創始人。西方科學的發展一直到今天依舊傳承了古希臘的哲學思想。

讓我們從一個現象來看一看西方科技的特點。

畢達哥拉斯有一句名言:「萬物都是數」。[14]這種哲學思想造成了西方科學的整個體系都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之上的,當牛頓寫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數學那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更無可動搖了。回到古希臘時代,歐幾裡德綜合了柏拉圖的幾何原理和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寫出了長達兩千多年也未做大的改動,甚至今天仍然是我們中學幾何教科書的著作──《幾何原本》。這本書從23條定義,5個公理和5個公設出發,推出了467條定理。[16][17]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公理本身是正確的,推理過程也是正確的,那麼得到的結論也一定是正確的。至於說公理本身為什麼正確,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這方面無需證明。當我們周圍的一些現代人嘲笑佛家弟子對佛的虔誠信仰時,不知道他們是否想過,他們所信仰的科學主義的基石其實也是一些未經證明而且無法證明的東西。

公理的來源是人的觀測。實際上我們卻永遠無法保證我們的觀測就是真實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原貌。打個比方說,這個宇宙中有許多天體是不發光的,發出的是肉眼看不到的電磁波,但是人們看不到它們的存在卻並不等於它們不存在。而當人類使用各種望遠鏡將他們發出的電磁波轉變為可見光的時候,我們實際看到的是那個星球在可見光頻譜範圍的投影。這就好比一個只能識別黑白的電視機,即使收到彩色信號也仍然要將信號轉換成不同的灰度一樣,我們只觀測到了彩色在黑白上的投影,當然不是客觀世界的真實情況。也許公理也是一樣,由於某種更基本的因素造成了公理看起來是成立的、永恆的,我們看到的公理也不過是那些更基本的因素在可觀測世界上的投影,只要那些更基本的因素稍有變化,公理和由此建立的整個西方科學體系都需要大幅度的修改,甚至會轟然倒塌。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許就是這種修改中幅度不那麼太大的一個。

文藝復興

讓我們跳出剛才那似乎是哲學範疇的討論,再來看看西方科學的發展史。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被羅馬帝國征服。從那時起,一直到公元十四世紀,古希臘的文明不但沒有發展,甚至幾乎完全毀滅。公元四世紀初,基督教在歷經三百年的迫害後成為羅馬國教,從那時起將近1000年的時間中,歐洲處於中世紀的教會絕對統治時期。十四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入侵東羅馬,許多學者帶著大批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這使得西歐人有機會了解了古希臘輝煌的文明和藝術成就,一股洶湧澎湃的「希臘熱」浪潮迅速席捲西歐,以佛羅倫薩為中心,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得以恢復和發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實際上是古希臘哲學思想的復興,在隨後短短500年左右的時間裡,西方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再次湧現出一大批科學家、藝術家和哲學家,如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莎士比亞、培根、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茲、愛因斯坦、海森堡等等。

數學和天文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牛頓和萊布尼茲各自獨立地研究出了微積分,開普勒和牛頓則在天文學上成就非凡。這些科學上的發展從它規模和程度上來看可以說是對古希臘文明的革命,但是其本質裡仍然承傳了古希臘的哲學思想──觀測、歸納公理和邏輯推理。即使如象徵現代科學巔峰的相對論也概莫能外:因為相對論把「光速不變」和「相對性」作為無需證明的公理前提。換句話說,只要推翻了這兩個前提中的一個,相對論就會變成空中樓閣。[18]

物質與能量的突破

整個科學體系一直到「文藝復興」後將近35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染指人類的生活,而是基本作為一個獨立的體系在發展。然而到了十八世紀末期,西方文明突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因就是一個叫瓦特的人發明瞭蒸汽機。

在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前,所有的紡織廠都是建在山谷裡,利用高山上的水在飛流直下時產生的機械能帶動紡織機的運轉。蒸汽機的發明,是人類第一次掌握了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從此紡織廠可以建在都市中。人類的文明也開始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工業革命」正式開始。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把蒸汽機裝在輪船上,結束了航運中的帆船時代。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把蒸汽機裝在火車上,開啟了陸路運輸的新紀元。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蒸汽機已經在歐洲和北美被廣泛採用,這就是所謂的「蒸汽時代。」

1831年,法拉第發現閉合線圈在切割磁力線的時候,會在線圈中產生感生電流,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掌握了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宣告了「電氣時代」的到來。

與此同時,西方化學史上也出現了一些劃時代的事件。1808年,英格蘭化學家道爾頓出版了《化學哲學新體系》,提出了原子作為化學反應最小微粒的學說。對於原子之化學屬性的研究又使得蘇聯科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2月做出了元素周期表。[19]。

也許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簡單的例子來看一看,為什麼物理學和化學上的這些新發現對於人類文明的推進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人人都知道樹木可以造紙,覺得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不過琢磨一下會發現它背後的原因是很深刻的,這個過程同時涉及到兩個方面:首先人必須認識到構成樹和紙的基本成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纖維,這是對物質認識的一面;還有就是我們掌握的能量必須可以把樹木歸還成纖維,並按照紙張的纖維排列順序進行排列,就可以生成紙。這個例子基本上還是屬於物理變化,也就是不改變分子的結構,僅僅改變分子的排列程序。如果對物質和能量的掌握更深一步,就是化學變化,改變的是原子的排列程序。比如我們可以用石油製造橡膠、瀝青、塑料等等。

對物質的探索和能量的掌握每當深入一步,人的生活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蒸汽時代和電子時代的到來僅僅是因為人類掌握了一種能量的轉變。化學的發展使人類可以發明合成材料。計算機的發明與其說是科學的進步倒不如說是技術的進步,因為數理邏輯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就由布爾創立,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到集成電路的演變過程只不過是人類認識到了半導體這種物質的特性而已。

物理學的飛躍與困境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物理學出現了一次大飛躍,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開始探索原子以下的微觀世界。愛因斯坦提出了適用於微觀世界的相對論,玻爾畫出了原子的結構圖,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學的觀點,海森堡證明瞭測不准原理。每一項重大發現都是對成熟的經典物理學理論和時空觀的巨大衝擊。[21]

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不但驗證了愛因斯坦有關物質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方程,更向人展示了微觀世界的巨大能量。然而六十多年已經過去,人類科學在認識物質和掌握能量上的突破卻舉步維艱。設想一下,按照現代科學的認識,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不外乎質子、中子和電子。如果我們有這樣一口大鍋,可以把一切物質熬成「基本粒子粥」,然後再按照我們的需要隨心所欲地排列這些基本粒子,我們就可以點石成金,可以化一切腐朽為神奇,而且就像樹木造紙那樣方便。

當然實際情況絕沒有這麼簡單,僅僅將原子打碎成基本粒子所需要的能量不啻於原子彈的爆炸。這樣大的能量對於只能熟練利用機械能或化學能的人類來說就像是一隻螞蟻要舉起一棵大樹一樣。另一方面,人類對於微觀世界粒子之間的作用力和行為特性知之甚少,又怎能隨心所欲地操作和排列那些藉助目前最大的顯微鏡也無法看到的粒子呢?

事情到了這裡還遠遠沒有結束。1927年,海森堡發現了「測不准」原理,即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精確測定,因此量子力學就不能不表現出隨機性,即粒子的運動是隨機的: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結果。該理論推翻了傳統科學和傳統哲學中強調的因果性。接著,玻爾和海森堡又共同研究出了協變原理,即在微觀領域進行觀測的科學家們所觀察到的事物與觀測者觀念和觀測手段有關。這又打破了另一個西方科學的基本信念:存在一個獨立於觀測人之外的客觀世界。[21]

粒子物理學家前不久提出的超弦場論,認為基本粒子的構成是一個弦,長度為1.66*10^-33釐米,如果要拉斷這根弦則需要10^19電子伏特,這種能量相當於一個原子核裂變的100億倍。人類不得不望著這個天文數字般的能量而徒喚奈何了。[21]

轉換一種哲學

在十九世紀末,整個的經典物理學──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已經相當完善。科學家們認為輝煌的物理學大廈已經竣工,剩下的只有一些修修補補的小工作了。就連被公認的物理學權威開爾文勛爵也在當時的物理學年會上說:「未來的物理學真理,將不得不在小數點後的第六位去尋找了。」

然而二十世紀初,物理學的兩大突破──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卻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第一次提出了相對論的理論。與眾不同的是,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引用任何一篇前人的科學文獻,而是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創作的。愛因斯坦深受斯賓諾莎和馬赫的哲學思想影響,他自己也多次說過:「與其說我是個物理學家,還不如說我是個哲學家呢」。[18]量子力學的領軍人之一海森堡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並著有《物理與哲學》一書。威爾杜蘭在《西洋哲學史話》序言中說到:「各種科學都始於哲學,……科學僅能傳授知識,只有哲學才能給以智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突破,實際上是哲學的突破。[23]

狹義相對論打破了古老哲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速度的變化(觀察者的運動)使時間具備了伸縮性,所謂「現在」的概念並沒有絕對性。例如著名的「雙生子效應」:一個宇航員高速航行若干年後返回地球,變得比他留在地球上的孿生兄弟年輕了。1915 年,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突破光速極限的時空彎曲甚至可能導致時光倒流,從理論上人們可以走向過去,也可以回到未來。[22]

量子力學則打破了人們認為存在一個「客觀」世界的觀念,讓科學重新變成了「形而上學」。西方科學就是建立在觀測、歸納和驗證的基礎上的,如果第一環節都會因「測不准」而人言人殊、見仁見智,後續的歸納和驗證當然也就徹底失去了基礎。再往下微觀世界發展下去,西方科學已經無路可走了。

西方科學弊端和出路

在文藝復興的初期,即使包括像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也仍然對上帝心存敬畏。就在科學研究到達巔峰的時候,牛頓轉而研究《聖經》,並說:「這最美麗的太陽、行星和彗星的系統,只能從一位智慧的、無所不能的神的計劃與控制中產生出來。」[20]人們也發現自然界原來是如此的和諧和壯麗,其構成之精妙讓人懷疑造物主其實是一位最偉大的數學家。

然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日子卻隨著科學的發展漸行漸遠了。科學上的輝煌成就衝昏了人類的頭腦,對於自然一知半解的人開始妄自尊大。康德說:「給我物質,我就能用它造出一個宇宙來。」拉普拉斯對拿破侖說:「陛下,我不需要上帝這貨色。」 [20]尼採則宣布:「上帝已死」。自然界不是上帝造的,因此我們無須敬畏和愛惜,可以隨意「開發」、「征服」、「改造」,成了許多現代人的理念。而進化論的出現更進一步把人推離了神。

西方科學的一條指導思想是,把被研究的對象從環境中割裂出來,再進行抽象,因此其結果通常是不考慮該對象與環境的互動,也拋棄了操作該對象時對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們看到的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厄爾尼諾、濫砍濫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都是現代人類利用這種思想和科學手段去「改造自然」的惡果。

沒有了永恆的造物主,沒有了最終的善惡標準的裁決者,誰擁有能量、誰擁有了權力,誰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樣的思想不僅造成了人類道德上的災難,也造成了生態上的災難。美國科學家萊斯特布朗在他一本著作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發人深思的話:「我們不是繼承父輩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兒孫的地球。」

面對現代科學的困境和弊端,也許我們必須轉換思維,從中國那宏大而深刻的東方哲學體系中去尋求答案了。(待續)

參考資料:

[1]. 有關月球不可思議的祕密請參見《世界偉大考古紀實報告》之《人是太空人的後代》第五章「神話破譯」

//www.easysea.com/baike/sjkg-rstkr/005.htm

[2]. 參見正見網

//zhengjian.org/articles/2001/9/4/11559.html

[3]. 有關瑪雅人輝煌而神祕的文明,請參見《瑪雅的智慧》作者:林大雄,顧曉鳴博士//www.mypcera.com/book/kepu/maya/index.html

[4]. 西班牙人與瑪雅文明

//www.cctv.com/geography/news/20021104/17.html

[5].《瑪雅的智慧》第八章《存亡續絕》

[6]. 隕落的圖書館

//www.xys.org/xys/magazine/GB/2001/articles/010213.txt

[7]. 《破譯聖經》作者:蘇拉米﹒莫萊,斯坦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www.shulu.net/js/pysj/002.htm

[8]. 《舊約全書》之「創世紀」第十一章

[9]. 《人類曾經被毀滅》第一章,作者:李衛東

[10]. 見《太平御覽》簡介:《太平御覽》為北宋四大部書之一;百科全書性質的類書。翰林學士李□奉詔主纂,扈蒙、王克貞、宋白等十三人參與修撰。 全書一千卷,分五十五部,五千三百六十三類,總字數四百七十八萬四千,引用古今圖書及各種體裁文章共兩千五百七十九種。《太平御覽》與同時編纂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文學類書《文苑英華》和小說類書《太平廣記》合稱為「宋四大書」。

//xf-www.hb.cninfo.net/sanguo/lishi/shiji/taipingyvlan/jianjie.html

[11]. 《永樂大典》是世界上最早、篇幅最大的百科全書,明成祖永樂元年(1402)開始纂修,永樂五年(1407)完成。修纂期間,共用正總裁3人、纂修347人、催纂5人、編寫332人、看樣57人、謄寫1381人、續送教授10人、辦事官員20人。全書規模浩大,包羅萬象,共計22870卷,11095冊,三億七千多萬字。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永樂大典》毀於戰火,現僅存400多冊。

//www.nlc.gov.cn/newpage/wjls/html/4_05.htm

[12]. 見//www.unihan.com.cn/skqs/skqshome.htm

[13].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把泰勒斯作為第一個介紹的希臘哲學家。他提出了「萬物是由水做成的」「萬物都充滿了神」的說法。

[14]. 畢達哥拉斯提出了靈魂轉世輪迴的說法:「首先,靈魂是個不朽的東西,它可以轉變成別種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種循環裡再生,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新的;一切生來具有生命的東西都應該認為是親屬。」(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15]. 柏拉圖認為「人的知識(理念的知識)是先天固有的,並不需要從實踐中獲得。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斷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靈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轉世為人,靈魂進入了肉體,便同時失去了自由,把本來知道的東西也遺忘了。要想重新獲得知識就得回憶。因此,認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真知即是回憶,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這與東方的智慧是一脈相承的。

[16]. 《幾何原本》是曾擔任禮部侍郎的明代天主教徒徐光啟翻譯的。歐幾裡德提出了5個公理和5個公設。公理1:與同一件東西相等的一些東西,它們彼此也是相等的。公理2:等量加等量,總量仍相等。公理3:等量減等量,總量仍相等。公理4:彼此重合的東西彼此是相等的。公理5:整體大於部分。公設1:從任意的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作一條直線是可能的。公設2:把有限的直線不斷循直線延長是可能的。公設3:以任一點為圓心和任一距離為半徑作一圓是可能的。公設4: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公設5:如果一直線與兩直線相交,且同側所交兩內角之和小於兩直角,則兩直線無限延長後必相交於該側的一點。

公設5後來被認為是錯誤的,並由此產生了非歐式幾何學。

實際上,「公理5:整體大於部分」不見得總是正確。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激光全息照片。當一個物體用激光全息技術成像後,無論把全息照片分割成多少碎片,都可以從任何一塊碎片中,還原出該物體的全部形象信息。這種全息理論在中國古代的中醫中,是屬於最基本的理論。

[17]. 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e-physics.phys.ntu.edu.tw/htm-down/gbook-3.htm

[18]. 見《科技五千年》第十八篇,「晴朗天空中的烏雲」

[19]. 見《科技五千年》第十篇,「明星爭輝的時代」。這裡有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門捷列夫是在做夢中看到了元素周期表,在醒來後把它畫了下來。

[20]. 見《科技五千年》第十五篇,「宇宙來自何方」。

[21]. 見《科技五千年》第十九篇,「七彩光環的災難」。

[22]. 《西方科學的限度與反省》

//search.minghui.org/mh/articles/1999/7/16/8414.html

[23]. 威爾杜蘭《西洋哲學史話》

【正見網】(http:/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