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彭思舟台北三十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今天發布「香港移交六週年情勢研析報告」,這份報告指出,香港移交以來,政治運作雖尚稱平穩,惟司法獨立及新聞自由前景仍存隱憂。
報告指出,自一九九七年十月金融風暴後低迷的經濟,在通縮持續三年多後,去年成長終較前年顯著回升,惟今年初的美伊戰事,以及SARS疫情,顯將影響香港今年的經濟。港府的因應及紓困措施是否得宜,以及投資者的信心,將是經濟能否振興的關鍵。
陸委會說,香港與大陸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若能落實,當有助振興香港經濟,然而香港如何保持獨立的海關、獨立的金融體系和港元地位以維持其競爭優勢,以及克服大陸行政不透明、法規複雜、各省市不同調等問題,仍待觀察。
香港SARS疫情的爆發,也造成社會人心浮動情緒緊張,經濟成長受挫,國際形象受損,對港府處理措施的不滿,亦轉成對特首及港府的不滿。董建華連任特首後,雖積極推動實施「主要官員問責制」,惟成效與民眾對於「問責制」的期盼頗有差距,以致對港府威信造成嚴重損害。
尤其,香港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即國家安全條例),引發香港朝野激烈的爭辯衝突,導致社會分化,甚至影響將來經濟的發展,亦可能影響台灣在港活動空間,台灣政府將與國際共同關注,並秉持陳總統就兩岸關係所宣示的「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精神,從善意、務實及服務為出發點,積極推動相關工作。
這份報告也就香港過去一年的總體情勢,提出各種評析,包括問責制成效不理想,港府民望下降,因為「主要官員問責制」改變百年來香港的官僚體制運作模式,港府的施政成效責任亦由問責高官完全承受,各界極為關注。然而相繼發生的事件中,卻讓港人質疑港府及官員推動問責的決心。
首先,因公布對於股價過低的股票除牌諮詢文件,引發股價急跌,事後各業務主管卻互卸責任;後又發生財政司司長因提前購新車,引發避課新稅的爭議,兩事件的主要焦點人物事後雖均向社會道歉,惟與民眾對於「問責制」的期盼頗有差距,以致對港府威信造成嚴重損害,近期香港大學的民調結果顯示,所有關於特首及特區政府的調查數字都是處於六年來新低,當中,市民對特首施政方針近半年的滿意程度平均只有一成三,而對特區政府表現的滿意程度則平均只有一成半。
其次,香港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引發爭議及分化,因為香港基本法第廿三條規定港府應就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竊取國家機密、禁止外國政治性組織在港進行政治活動,以及和外國政治性組織建立聯繫等罪行立法,究其實,在一般民主國家亦有類似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然而在民主國家中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機關監督並制衡立法的過程及將來的執行,但香港尚未普選,而立法機關亦無法與行政部門抗衡,以致其正當性令人疑慮。
加以江澤民在董建華就任第二屆特首宣誓儀式上竟表示,「港人應該自覺維護祖國的安全和統一」,不久港府即宣布將推動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工作(即「國家安全條例」),使得此項立法自始即被視為應北京要求而執行的工作,也使得整個立法過程充滿衝突。
香港與國際反對立法的團體或國家,擔憂香港民主自由人權受損,破壞「一國兩制」,因而在立法會中,反對立法的議員與政府及支持立法的議員發生激烈爭辯或衝突;社會上,發生自「六四」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反立法大遊行,港府中央政策組所屬「社會凝聚小組」警告香港社會或將因支持與反對立法而嚴重分化。國際上亦高度關切立法,單是美國政府(包括白宮、國務院、國會、駐港總領事)就該條例發表的聲明或評論即達廿次,英國亦明指該項立法是自「九七」以來最敏感的法例。
台灣政府也就條例中可能涉及台灣部分,如「域外效力」對具香港永久性身分國人的影響、友好台灣社團與台灣聯繫問題、警察調查權對台灣駐港機構正常運作影響等問題,積極向港府表示關切。另有國際評比公司擔憂條例影響資訊流通,破壞營商環境,將導致外資裹足不前甚或撤離香港,最終阻礙香港經濟發展。不過,以目前跡象顯示,香港國家安全條例應可如期完成立法,但是香港當地及國際社會對條例可能破壞「一國兩制」而傾向「一國一制」的憂慮未減反增,港府應審慎思考及處理國家安全條例的執行問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