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遠打造新版大型滬劇《家》老戲新做
【大紀元6月24日訊】“我是電影導演,自然要借鑒拍電影的手法排這出滬劇。”今天下午,新版大型滬劇《家》劇組亮相媒體,該劇導演、著名電影人吳思遠先拋出了這樣一個懸念:滬劇的本子、演員和資深電影導演相加,結果等于什么?
據中華网6月23日報道﹐恰逢巴金老人百歲華誕,其代表作《家》發表70周年,滬劇、話劇、越劇版《家》先后啟動,其中上海滬劇院和吳思遠合作打造的大型滬劇《家》最受矚目,不僅因為吳思遠和茅善玉、孫徐春等大批著名滬劇演員的加盟,而且這將是上海大劇院重新開放演出的第一台大戲,也是滬劇歷史上以豪華陣容、全新樣式亮相上海大劇院的第一個劇目。
電影手段顛覆傳統滬劇
演員未見,音樂先起;心理有變化,音樂跟著轉;50多人的中西組合樂隊,20多人的合音伴唱……吳思遠口中的滬劇《家》果然与眾不同。音樂起到了電影中烘托气氛、鋪展情節、講述心情的重要作用,而豪華的樂隊、精致的舞美、多角度的燈光也凝聚了這個老電影人對滬劇創新的希望。
“滬劇我是外行,但正因為如此,我有更大創作空間!”吳思遠把自己看成一個生活節奏較快的上海年輕人,要吸引這樣一個人的目光,滬劇必須加快節奏。讓滬劇有電影般緊湊的情節、讓演員在舞台上多點形體動作推動故事發展,讓唱腔美些、再美些。
要顛覆傳統滬劇的慢節奏,吳思遠采用現代電影的“合作”方式進行排練。最初,大家每天圍坐在一起,吳思遠像老師一樣說戲。等到細摳戲份時,也不是有誰的戲誰才來,而是大家都到場。吳思遠說,他想讓大家明白,每個人都是《家》的一員,每個人都要融進去,才能找到感覺。
“覺新”不忍看劇本
“余老師,我看了這劇本心里好難受,可還是忍不住看下去。”几天前,滬劇《家》中覺新的扮演者孫徐春看了剛剛改編完成的劇本對編劇余雍和說。“這是我見過的最悲、最有震撼力的劇本,演起來肯定會催人淚下!”
上海滬劇院“老法師”余雍和改編的滬劇《家》延續了他近几年的創作風格:突出人物复雜的性格。“人都是复雜的,單純的好人坏人不存在,這樣沒懸念的形象也沒人喜歡。”余雍和慢悠悠地對記者說。“巴老的《家》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主題深刻、布局巧妙外,主要就是因為每個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复雜的性格。我根据曹禺先生話劇版的《家》把它改編成戲劇,精神不變,精髓也不能變。”
經余雍和改編的滬劇《家》時間控制在兩個半小時左右,而以前的滬劇版本都超過三個小時。對一個戲劇編劇而言,能把偌大一個《家》濃縮到兩個半小時,要保證內容充實、人物形象丰滿絕非易事。小說里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24個,無名無姓的也有10多個,用來渲染气氛、展示場面的群眾演員就更不用說了。余雍和掄起“斧頭”啪啪砍掉几條副線、刪掉大量次要人物,把“家”塑造成“三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情感故事”,通過五個人的情感糾葛,反映了他們對整個社會的愛与憎。(//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