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以史為鑒﹕六年大旱與厲王被逐

林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訊】

  西周天災,以旱災為多。其中,以厲王時一場連續六年的旱災為最嚴重。這一旱災導致厲王被驅, 動搖了周朝數百年的統治, 西周從而走向不歸路。

  厲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前853年),西周的西北連續六年大旱。《詩經》上是這樣描述的:「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飢饉,斬伐四國。」「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持續長時間的大旱,厲王的腐朽殘暴,結果是餓殍載途,白骨盈野。

  旱災結束後,人民需要休養生息。可是,身為一國之君的厲王,卻變本加利地剝削和壓搾人民。他於災後進一步實行「專利」。所謂專利,就是專山林川澤之利,把原來公有的山林川澤霸佔為已有,不許人民樵採漁獵。厲王所為的結果是「所怒甚多」。一部份人認為這種做法背離了周室「王人」的傳統,「王而行之,其歸鮮矣」(《國語.周語》)。另一方面,在遭受數年旱災之苦之後,又斷絕了魚獵薪樵之源,造成「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逸周書.商良夫解》),達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為控制社會的言論,厲王從衛國請來巫師,藉助巫術去偵察人們的竊竊私議。衛巫順從厲王的旨意,假托神靈,肆意指控國人「謗王」。一經衛巫指控的人便遭到殺戮。這樣一來,人們都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見面,以目示意。鎬京城內,一片恐怖氣氛。

  當時,大臣召公見厲王如此倒行逆施,便向他進諫。召公曾說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潰決,傷人更多如果硬要堵住人民的嘴巴,不讓說話,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但厲王根本聽不進這些話,繼續一意弧行。

  在天災、人禍的雙重折磨下,「民之貪亂,寧為荼毒。(《詩.桑柔》),民不堪命,都不顧一切盼望天下大亂,寧願吃更大的苦頭,不惜與暴君同歸於盡。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厲王三十七年(前842年),在小領主共伯和的領導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不可一世的暴君厲王,被國人暴動嚇破了膽,逃奔於彘(今山西霍縣),結束了其殘暴的統治。@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翻開中國歷史,當遇到重大災异如蝗災、干旱、慧星出現等時,古時的帝王認為是上天的示警,是對自己統治不滿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類”,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樂”、“減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還要下“罪已詔”,把導致災禍的原因歸咎于己,讓天下寬恕自己的“失政”于民。這与古時的帝王治國須“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 編者按﹕中華民族是驕傲的民族﹐中國人歷來就有敢講真話的傳統。然而中共建立紅色政權(又稱紅朝)以來﹐歷次政治運動中﹐莫不以謊言為基礎。“紅朝謊言”如洪水猛獸﹐“大躍進”﹑“畝產万斤”讓國人生靈塗炭﹐文革十年冤假錯案無數﹐國家主席被游街批斗,無不是謊言助紂為虐。改革開放以後﹐“紅朝謊言”與時俱進﹐具備更高的技巧和迷惑性﹐並向世界擴散﹕在六四﹑法輪功﹑SARS等問題上......“紅朝謊言”仍層出不窮。古人雲“溫古可以知新”﹐為提高民眾對“紅朝謊言”的免疫力﹐不再受中共喉舌的宣傳蒙騙之苦﹐特刊“紅朝謊言”系列文章。期望“以史為鑒﹑澤被未來”﹐同時鼓勵人們敢說真話﹐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 編者按: 中國的歷史是朝代更迭的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千万個多姿多彩的主角,千千万万忍辱負重的百姓。然而, 連年起伏的天災似乎是這場大戲的主線。它警示天下;它譴罰違天理之徒。它導演著一代王朝的衰亡,另一明主的興起。
  • 編者按:天災的始末与君王的德行息息相關。湯王為民獻身的品行順應了天理,天除旱降雨。
  • 編者按:六百一十三年商朝气數已盡。帝辛(紂王),暴虐無道,沉迷酒色,寵妲己,殘害忠良。違天理,逆人道。山崩水涸,天亡商。
  • 編者按: 昔有草木于枯、大地涸竭,三川震動、源塞流竭, 天顯异象,為周朝亡國之兆。今有五年全國大旱,東北、山東河庫干涸,黃河全線水枯,北京高溫异常,全國暖冬年年、南北蝗虫遮日、沙塵黑風襲人、洪水冰雹薩斯,又為那一樁?

  • 中國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為昏君臨政,或為奸臣當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順乎天意,重整華夷。又有文臣武將,明辨天意,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大業。
  • 翻開中國歷史,當遇到重大災異如蝗災、乾旱、慧星出現等時,古時的帝王認為是上天的示警,是對自己統治不滿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類」,所以要採取「素服」、「避殿」、「撤樂」、「減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還要下「罪已詔」,把導致災禍的原因歸咎於己,讓天下寬恕自己的「失政」於民。這與古時的帝王治國須「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圖
  • 李皋訓練兵力而大破賊兵,李泌無所進獻而僅能獻身。
  • 清代女學興盛,才媛輩出,官眷閨秀的交遊聚會,往往充滿了儒雅和詩意。出身湖陽世家的惲珠,才思敏捷,少女時期的詩作《錦雞詩》,獨具嫻靜高華的氣質,而且流露出化凡禽為神鳥的超凡脫俗的志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