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殷明輝:触摸滄桑(二)

殷明輝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訊】黑夜緊緊包裹著大地,將一切真實隱去,列車高擎”夜行之燭”加足馬力,向黎明奔去……當宇宙揉著惺忪的睡眼醒來的時候,煜煜大光照徹天地,光波所被,一切万有都被激活了。列車哼著動听的曲子緩緩漫步于”河西走廊”上。對!不要那么匆忙,越走得慢越好。”河西走廊”啊,過去我只能在教科書上讀到你,現在你竟如此真實,如此鮮活地呈現在我的面前,我伸手就能触摸到你的肌膚,側耳就能听到你的心跳……我欣喜之情真是難以言喻。

由蘭州往北,翻越祁連山東段向東南延伸的山脈–烏鞘岭,一片廣漠無際的大戈壁扑面而來。烏鞘岭原名烏沙岭,因岭上沙石多呈烏黑狀而得名。烏鞘岭是我國地形、气候、農業上的重要分界線,山上气候變化劇烈,風雪雨雹于一年四季中輪番交替不息,茫茫戈壁到此為止。翻過此山,其東面便是一望無垠的良田牧場,宛如塞上江南。從這里開始,馳名遐邇,綿延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漸漸露出它的尊容……也許,我的夢幻之旅才真正開始呢。离開蘭州約10個小時后,我的坐騎不緊不徐地奔馳在武威的地界上,武威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名城和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大重鎮,它的南面緊靠祁連山,北依騰格里沙漠,再過去一點就進入內蒙古的地盤了,故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稱。武威古稱涼州,遠在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時,這里便是民族貿易的集散地。東晉十六國漢族張軌所建前涼;前秦驍騎將軍呂光所建的后涼;鮮卑所建南涼;匈奴所建北涼等政權先后在此建都。唐代這里曾是河西節度使的駐地。不同尋常的歷史以及肥沃的土壤,溫和的气候,遍布的綠洲使其享有”銀武威”的美稱。而武威的得名乃在中國國力最為鼎盛的西漢武帝時期,寓有漢朝軍威在此得到宣揚之意。

走進碧草茵茵、佳木蔥籠的天地,連眼睛和思想都變成綠色的了。鐵路和公路兩邊不時掠過一排排虯枝霜干,婀娜多姿,濃陰蔽日的樹木,那就是我心儀已久的胡楊樹了……啊!風情万种的胡楊樹在南風的聳恿下正狂放不羇地跳起了”脫衣舞”,那些正在驢背上輕輕吟唱的詩人和倒背畫板跋山涉水為壯麗山川立傳的丹青妙手;那些盡日枕著五線譜睡覺的樂師和留著披肩發浪跡天涯的攝影師被撩撥得瘋癲失態忘其所以……啊!胡楊樹,你樹中的高士,木族的尤物,你會唱歌的神樹啊,离開這里,再難見到你的幽蹤矣!但是,胡楊的稟性是冷若冰霜,偉岸倔強的,它永遠拒絕劫掠,拒絕遷移,你要親近它的芳澤,就必須花點代价,不辭千里,走進河西。我頻頻舉起望遠鏡,我要把目力能及的美景永遠庫存于腦際……從蘭州到武威途中不時可以看到殘存的古長城,或斷續蜿蜒于荒涼的莽野之中,或歷歷綿亙于星星點點的綠洲村舍之間。武威境內的漢長城長達80余公里,城垣之外就是蒙古高原。當年,正是這些宛如長龍的先民們用血肉之軀夯筑而成的土牆有效地阻止了外族的入侵,成為中外聞名的軍事設施。遺憾的是,這些向征著我們祖先堅韌不拔輝煌業績的遺跡如今已是遍體鱗傷,慘不忍睹了,倘若我們再不進行局部的搶救和修复的話,那么,在風雨烈日侵蝕人為破坏沙漠化進程不斷加劇的過程中,漢長城將在不會很長的時間里消失殆盡,后世的吊客將只能在歷史的迷霧中彷徨彳亍,咨嗟太息不已……

綠色的山丹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我這個遠方游子,山丹周圍的山岭是光禿禿的,山丹的原野是綠色的,山丹的景色如詩如夢,而山丹的民歌就更會讓人如痴如醉一步一回頭了。哦!假如火車在這儿拋錨,停上兩三個鐘頭就好了……在廣袤無邊的漠野里,在凄迷茂盛的草叢中不時可以看到生龍活虎仰首嘶天的馬群,但這比起55公里外的山丹軍馬場的盛況只算是渺乎其小焉者了,可惜我此刻不能前往”躬逢其盛”。不知何時才能夠去圓這個夢呢?

野風吟唱,天籟交響,列車載著我向另一座歷史名城張掖走去。荒漠中的綠洲–張掖在滿眼的戈壁黃沙中生出一大片水草丰盛,阡陌縱橫的綠洲,頓時讓整個河西走廊煥發出勃勃生机以致于產生了”不望祁連山,錯將張掖認江南”的謠諺。張掖古稱甘州,源出祁連山的黑水河流經其地,滋潤著這里的山川大地,充足的日照使庄稼能夠茁壯生長,自古即為河西糧倉,丰厚的物產使之享有”金張掖”的嘉名。富庶的土地引起歷史上眾多民族爭相搶奪,遠在夏朝時,張掖為西羌領地,公元前12世紀張掖為西戎所占,公元前221年大月氏放牧于此,其后匈奴占据此地,公元前121年征西大將軍霍去病大敗匈奴,在此設立張掖郡,漢武帝欲以此”斷匈奴之右臂,張中國之臂掖”。匈奴敗北遠遁,盡失河西水草肥美之地,經濟受到很大的損失,故匈奴人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至十六國時期,張掖一度成為北涼國都。隋朝正式改為張掖縣,公元609年,隋煬帝在此舉辦”万國博覽會”大大提高了張掖的知名度。但到唐”安史之亂”后張掖又被吐番占領,延至公元852年,張掖好不容易才被張儀潮收回。至五代時,又被回鶻所占。如此征戰直到元滅西夏,統一中原后,始趨平靜。張掖可謂多災多難,命大福大。据說,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就在這相對穩定的太平繁盛之日在張掖居留了一年多的時間,張掖的魅力可見一斑。張掖有眾多的古跡和佛寺,可惜我這回不能一一拜賞了。黑水河迂回無滯地向著下游緩緩流去,岸邊長滿了胡楊、旱柳一類的樹木和叢叢蘆葦,這景致比起江南水鄉和川西壩子也絲毫不覺得遜色,然其水質的清涼純淨程度,卻是彼處所不能相比的了。黑水河的水源來自祁連山脈的大雪山,在河西走廊上行走,祁連山脈始終与人相伴,那皚皚白雪終年不化,在陽光照映下尤覺分外晶瑩耀眼。

張掖被列車的匆匆腳步甩在身后了……戈壁灘复以強大的陣容從四面合圍而來,兩側很少見到村落和人煙了,孤獨的列車逕自低頭赶路,它偶爾吼鳴几聲,以顯示其堅決要沖出死滅一般寂靜的戈壁灘的決心。橫空出世雄立漠原的祁連雪峰驕傲地俯視著在瀚海中掙扎爬行的游龍……啊!祁連山,你是那么冷峻,又是那么溫情,古往今來,河西走廊上的商旅過客無論走出多遠,驀然回首,卻見你依舊原地不動地對著行人微微頷首呢,這可算得是河西走廊上的又一奇觀了。

再往前走,便是令行人”聞香下馬”的酒泉市了。這時,”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的詩句(杜甫飲中八仙歌)便自然而然地冒了出來。顧名思義,酒泉這名號當与酒相關無疑,事實确也如此。酒泉古稱肅州,自公元前5世紀起,它便是中原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的交通樞紐,到了漢唐時期則發展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中轉站,其建制至今已達2100多年。酒泉的得名是因漢武帝寵將驃騎大將軍霍去病之故。當年日益強盛的匈奴犯境甚囂,霍去病奉武帝之命,統領20万精兵遠征匈奴,与其主力決戰于焉支山(一作胭脂山)下,一場惡戰,匈奴大潰,從此一蹶不振。武帝聞訊大喜,遣使賜御酒一壇,白銀10万兩,霍去病將白銀分賞將士,將御酒傾入泉中,与眾同飲。這則令酒泉人引以自豪的故事,流傳千古,至今不廢。而酒泉市泉湖公園里的那股”酒泉”依然汩汩流倘,仿佛在向人訴說著如煙往事。衛星發射中心的建立更使酒泉聲譽日隆,名滿寰區。行色匆匆,我從酒泉境內側身而過,濃郁的酒香及厚重的人文令我頻頻回頭,仰止不已。

驕陽似火,黃塵輕揚,我的坐騎不知疲倦地馱著我向万里長城的西端亦即起點的天下雄關–嘉峪關馳去。日頭收斂起它的炎威,晚風哼唱起”悲愴圓舞曲”……不知什么時候我身后已經沒有一個旅伴了。夕光照耀下的灰褐色的戈壁灘似乎永無盡頭,偶爾瞥見的一兩片綠洲顯得那么孤立無援。當依然炫目的殘陽漸漸向地平線靠攏的時候,我的心緒忽如晚風吟嘯下的沙粒不住地狂舞起來,落日染紅了西天,路的盡頭天地相連處橫亙著一條無始無終整齊划一的直線。啊!大戈壁倘若除掉”缺少乳汁喪失生育能力”的致命弱點外,那它不就是一個美艷碩壯的少婦,泱泱可風的大平原么?然而造物主偏是不公,他把過多的雨量”傾斜”到東南一帶,豈料它的厚愛反讓那里洪澇成災,而它對嗷嗷待哺,水比油貴的西北漠原卻吝嗇到一毛不拔的地步,于是就象人世間貧富不均,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一樣,造物主竟也敷衍了一幅濕者愈濕干者愈干的慘烈畫面使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人類只有扼腕長嘆而已。羲和鞭著日車將我赶入黑夜,在它最后到來之前,我赶緊躲進了一個叫不出名字的綠洲小庄里。黑夜象磐石一樣壓在我的身上,在這黃沙彌漫,悲風四起的大漠中,我只得拼命拔動錚錚的銅琶,讓這鏜鞳雄壯的大音去振奮幽寂的生命。當長庚星呵欠連天昏昏欲睡之際,東方的啟明星唱著黎明的歡歌,精神抖擻地接過它的位置,一切又將重新開始。哦!新喲,全都是新的喲,那些昨天還感到猙獰可厭的戈壁灘在初日照臨下竟也現出了几分憨厚的稚气。大戈壁所獨具的那种蒼茫宏大,一望無際,時如万馬奔騰時如波濤起伏的气勢是平原丘陵人煙稠密地區所根本感受不到的,有時它會突然給你帶來惊喜!有時更會讓你爆發激情……

巍峨壯觀,雄視千古的嘉峪關終于出現在我的視野中了,我將望遠鏡遙遙對准關樓雉堞,我的心一陣狂跳不止……我三步并作兩步走,恨不得立刻登上多年神往的關樓去輕輕撫摸歷史的纖繩,去靜靜地閉目聆听關樓檐角的風鈴彈唱業已逝去的往古腳音……讓我們將眼光投向遠方,投向歷史隧道的深處去罷。嘉峪關的設防始于漢代,依山憑險設置”玉石障”又稱”遮虜障”。當公元1372年亦即明洪武五年之頃,戰功赫赫,大破元軍的有明開國元勛征虜將軍馮胜身披戰袍,橫刀勒馬于嘉峪縱目四望時,一座頗具戰略眼光威震華夏的杰构便在歷史偉人睥睨六合那一瞬間初現端倪了。南面的祁連山鈄刺長空,西面的戈壁灘浩如煙海,北面崚嶒刻削的黑山儼如天然屏障,東面流淌著潺潺清泉的片片綠洲一齊被將軍囊括入胸間。嘉峪仿佛是河西走廊上的中流砥柱,于是他決定建關于此,用以抵擋桀驁不馴的蒙古瓦刺族的騷擾入侵。于是嘉峪周圍沸騰了,那些慢悠悠吸著旱煙的駝隊隊長和馬幫幫主閑不住了,無數的守邊將士會同四方民眾齊心協力万眾一心在這荒無人煙的漠原上掘開了第一鍬土,鋪上了第一塊磚……噫!我中華豈乏能工巧匠乎?豈乏勤勞智慧的”打工族”乎?還有那些開鑿過榆林窟、千佛洞、五個廟石窟的宗匠們的后裔也聞風而動裹糧相從紛紛匯聚到當時的”軍區司令員”麾下,在其高瞻遠矚的統一部署下展開了一場气壯山河空前浩大曠日持久,足以讓后世史家淋漓盡致大書一筆的創造活動。在荒涼的戈壁灘上修建如此規模宏大的工程,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富有獻身精神的”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范”們知難而上忘寢廢食群策群力,不斷創造出人間奇跡。他們在一頂頂帳篷一盞盞酥油燈下反复研究著一張張”雄關施工圖”。為了節約運輸成本和減輕人工勞作之累,他們不斷”挖潛革新”發明了”冰道運石”、”山羊馱磚”等巧妙方法,有效地保證了工期進度及优質完美的工程質量,6個多世紀的時間檢驗便是強有力的證明。今天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評价歷史:長城的偉大并不在于彼時當政者的抉擇,而在于人民的智慧在長城之上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眾多創下奇跡卻沒有留下姓名雙手長滿茧疤額上刻滿皺紋的工匠伴隨著歷史的腳步悄然遠去了……只給軒轅子孫留下一幅大气磅礡的作品和一組”信得過”工程。

歷書翻到1395年亦即洪武二十八年,為了加固長城,修繕邊牆,關城建設的繼踵者們又在河西走廊上修建起了50余公里的城牆与長城相連,渾然一體,用以斷開戈壁,連接南北兩端的山巒,即關城南面的紅山祁連,北面的黑山嘉峪。在爾后長達168年的不斷完善不斷修建的過程中,嘉峪關始建成我們今天見到的這种規模。而關樓的修建則屬弘治八年即公元1495年的事,今天我們見到的嘉峪關建筑群便是那一時期逐步完成的。嘉峪關關樓為正方形,設有內城、外城和瓮城,布局謹嚴大方,易守難攻。由東至西共有三道城門–嘉峪關門、柔遠門、光化門,其上聳立著飛檐翹角,金碧輝煌,高達17米的三層三檐式城樓,三樓凌空對峙,遙相呼應,甚為壯觀。關城之上設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十余座。此外,城內還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關帝廟、戲台、牌樓等附屬建筑与城牆共同构成了壁壘森嚴的軍事防御工程。

我在關城上久久徘徊,我几度登上關樓又几度走了下來,好像在歷史的鏡框中走進走出似的。我心潮起伏,難以平靜,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想像起古代關外鐵馬金戈,攻守廝殺,箭如飛蝗,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來……這時一陣大風吹過,關下駱駝不住的鳴叫聲打斷了我的沉思,于是我走下關樓,走到駱駝的主人面前。這時,昊天之下除了一群駱駝,就只剩他和我兩個人了……這時,除了遠處公路上偶爾傳來一兩聲汽車喇叭聲外,一切就跟古代完全一樣了,我忽然產生一种奇思异想:假如我不是活在現代社會而是生在遠古的某個時期,而駱駝主人就是當今關下某自然村的一位村民;假如駱駝主人是一位道道地地的葛天氏之民,而我實實在在是一個現代人,我們在時空錯位的交叉點上,該怎樣去進行交流對話和溝通呢?也許,這有點太富于戲劇性,或者簡直不可思議。夕陽西下,一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感畫面躍入眼際。路斷人稀,空曠的漠野上只有我和駱駝主人四目相對,除了駱駝的鳴叫和風的陣陣嗚咽聲外,天地一片祥和靜謐……我忽有所悟”眼前有景道不得”,這不正是我平時向往追求的那种返朴歸真的境界嗎?

辭別雄關,我的坐騎直奔安西而去,公路兩旁的戈壁灘愈顯遼闊雄奇,山形地貌漸漸發生了一些變化,遠近山巒全是光禿禿的,山巒同戈壁互相表里,呈現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干旱荒蕪的景象。我乘坐的中巴車以平均時速100公里的速度奔馳在隴西大地上,坦蕩如砥的瀝青大道在茫茫戈壁灘上向前無限地延伸著,同內地相比,由于公路上車輛相對減少,即使技遜一籌的駕駛員在這里也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由于日照強能見度高,眼睛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但強光有點刺目,駕駛員和乘客都戴上遮避強光的墨色眼鏡。瀝青路面的質量非常之好,盡管在烈日高溫下,絲毫沒有出現軟化的痕跡。天上不見一絲云彩,烈日仿佛要將沙粒烤化似的,偶爾見到几條河流溝渠,但全是干涸的。我的嘴唇開始干裂,出現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的症狀,我手中捏著的濕毛巾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變成干毛巾了。雨水簡值成了稀世之物,听同車旅客講,它已經將近半年沒有光顧過這一帶了。呀!雨水呀,雨水……呀!冰呀,雪呀,霜呀,露呀,一切与水相關的品類呀,你們全都被炅日的淫威唬得不敢露面么?啊!水,水,生靈之負載,万類之所依,上善之所居,你在那里?世間最珍貴者云何?不是珍珠不是瑪瑙不是珊瑚不是翡翠不是珠寶不是黃金,原來就是你這最為平常最為下賤最不起眼的水呀!慨乎”水也者,不可須臾离者也。”水同文明的關系宛如一對連體姊妹,地球上不少繁華遺址正是因為水源枯竭,文明才跟著斷流的啊……其實,我們這個世界并不缺少什么的,我們不缺勞動力,我們不缺建筑材料,我們不缺金錢,我們不缺進取之心……我們唯一不足者就是一個水呀,啊!水啊水,為了你人類竟至怒目相向,六親不認,為了你人類隱伏挑動戰爭之可能。啊!水水水,沒有水,一切無從談起,有了水才有勃勃的生机,有了水才有綠色的希冀,才有金色的憧憬,有了水才有女人才有嬰儿才有歌聲才有夢才有繽紛的世界啊然而眼前的景象是多么令人感到窒息絕望啊!聯想到黃河的頻繁斷流及其大小支流的捉襟見肘底蘊不足,雖身在烈日之下亦不禁不寒而栗。

綠洲是唯一能給旅行者帶來希望和慰籍的所在。當身心疲憊視覺疲勞時,那蒼穹之下遙遙在望,最后終于同你接近的不可多得的分布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綠洲會讓你大受鼓舞,精神陡增的。与戈壁漠原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在綠洲區域內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田園牧歌,羊牛下來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致。遺憾的是好景不長,當你走出綠洲不足一箭之地便又陷入生命遁跡的戈壁重圍了……啊!千百年來,綠洲和沙漠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比鄰而居片刻不停地在跳著進進退退的舞蹈,有時綠洲跨前一步,沙漠暫時后退几步,但是多數時間卻是沙漠望風披靡,綠洲潰不成軍最終被流沙踩在腳下,卒至銷聲匿跡。那些世代居住在綠洲里的子民們不得不卷起包袱洒著熱淚另覓栖身之所去了。

目前沙漠化進程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進度吞噬著華夏大地,百年之內我們便有可能喪失一個中等省份那樣大的地盤,如何有效遏止凶猛沙龍的肆虐,全力保衛幸存的綠洲業已成為我們無法回避必須正面交鋒的課題了。我帶來的水早已飲盡了,我的坐騎風馳電掣般地穿行于戈壁与綠洲之間,我的馭手緊握著方向盤眼睛始終堅毅沉著地平視著前方,他的肌膚早被太陽晒得油黑發亮,他身上洋溢著西北漢子特有的風采。

臨近黃昏,汽車跨進安西地界,風提高嗓門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致歡迎辭!紅柳象一群野性十足的女人聚集在公路兩旁的曠野里隨意舒展腰肢娑婆起舞,不時給匆匆赶路的粗心男人拋來媚眼。安西地處甘肅西北頂端的疏勒河畔,距中原已近万里之遙了……倘再策馬西行不遠便進入古代西域諸國的地盤了。我揣想當年為了認真貫徹”和親政策”,深明民族大義的烏孫公主怀抱琵琶在馬上悲吟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异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常思漢土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還故鄉。”的歌詞或許也是迎著這蒼勁剛烈的疏勒河風從這里揮淚西去的罷……啊!烏孫公主的歌聲是何等悲愴啊!以至于今天的讀者仍要掩卷唏噓,陪上几滴眼淚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安西多風,一年四季大風梟鳴不停,聰明的安西人便利用這一优勢建起了風力發電站。由于視野開闊,老遠就望見一排排乳白色的外形略似水車狀的碩大無朋的螺旋槳在風中揮舞巨臂搖曳啟態舒卷自如地跳著天字第一號的大方洒脫舞,如此粗放浪漫的舞姿只有在安西這個天造地設的大舞台才排演得出來呢。這是自然妙造和人工机械的完美結合的畫面,遂成安西一大奇觀,引得許多人跳下車來留連欣賞,攝影存念。假如你欲一睹芳姿的話,就請不辭遙遠,快到這春光未泄的安西故道來吧……

安西是一座邊陲古城,但又是一座年輕的新城,城中街道建筑早已舊貌換新顏,只有城邊為數不多的低矮”干打壘”民居,尚可依稀想見其舊年身影。安西城雖處大漠之中,但卻被綠洲簇擁著,為了同沙漠進行不懈的斗爭,安西人近年更是大力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沙造林”運動,我深信勤勞勇敢的安西人一定能縛住”沙龍”,變害為利,未來的安西一定更新更美。黃昏漸漸來臨,大漠落日瑰麗無比。中巴車歇足气加足油后,再賈余勇向著我此行的目的地,絲綢之路的中轉站–敦煌駛去。安西至敦煌還有100多公里的路程,途中除了偶爾見到一兩片綠洲外,基本上沒有人煙,山巒并不很高,斷斷續續地橫列在公路兩旁。山上草木絕跡鳥獸斷蹤,嶙峋怪狀犬牙交錯的崖壁殘留著風雨侵蝕斑剝脫落的痕跡,有的地段,形貌更見丑陋,活像魔鬼啃剩的骨頭,胡亂堆積在一起似的。我想這些可怖的山頭恐怕從來沒有人去攀登過吧。流沙不時漫上公路,養路工人們就想出一個以沙擋沙的辦法,他們在公路兩側壘起一排排沙堆,遠遠望去就像亂葬崗子似的,此舉恐亦收效甚微,但舍此又別無良方。在公路兩邊植樹造林的想法似乎過于天真,因為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樹苗的成活率几乎為零,我們只好付之一嘆,去詛咒造物主了。瀝青路面的質量始終良好,車行其上毫無顛簸的感覺。百余公里的路途上人跡渺渺車影寥寥,比起內地嚴重堵車的狀況,真算得別是一番天地了。

當一大片郁郁蔥蔥的綠洲和一道玲瓏別致的仿古牌坊先后進入視線的時候,我積年仰慕的歷史名城–敦煌終于到了。敦煌猶如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館,其中深藏著卷帙浩瀚的典章文物藝術精品雕塑杰构歷史遺跡,它正洞開石扉,歡迎你的到來哩。讓我滿怀虔誠地遨游其間罷……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