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子女切莫關懷過度
【大紀元6月10日訊】
家庭,作爲人最初的生存環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美國心理學家指出:“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麽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麽樣的雛形。”
面對著一根根的“獨苗”,現在的父母和上一輩的教養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比如現在的父母更容易擔心和害怕了。他們擔心孩子未來的前途,擔心孩子生病,害怕孩子遇到什麽危害,遭人欺負……現在的父母愛對孩子過度保護,愛對孩子包辦代替,愛對孩子千叮嚀忘囑咐,愛對孩子說要防這防那。
有人曾對萬餘名正在上幼稚園的獨生子女做了調查,發現性格膽怯、畏縮的竟占55%。孩子的這種怯懦性,是和上述所說的父母的害怕心態直接相關的。有一位少婦帶著她的寶寶在公園的草地上玩。一會兒,寶寶稍微離開了母親一點,獨自嬉戲,誰知一不小摔了一跤,然而倒地之後他幷沒有哭也沒有叫,或許他覺得這樣挺好玩,或許覺得趴在這兒也挺舒服。不料此時媽媽發現了寶寶倒在了地上,她一邊大叫寶寶的名字一邊飛奔而來,抱起地上的寶寶拼命地撫摸,嘴裏還十分緊張地、心疼地甚至有點凄厲地反復詢問摔疼了沒有,反復自我檢討看守失職。此時寶寶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和不幸,于是開始放聲大哭。
孩子懼怕的東西、懼怕的心態和性格,很多時候都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
記得歌德曾寫或一首詩:
你若失去了財産——你只失去了一點
你若失去了榮譽——你丟掉了許多
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這首詩指出了勇敢這一寶貴的人格品質對于人一生的重要意義。然而遺憾的是,不少父母重視孩子的智力,重視孩子的營養,却忽視了對孩子勇敢精神的培養。他們總把孩子視爲弱者,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和所有能使之“擔驚受怕”的事隔絕,結果培養出來的孩子膽小懦弱,時常表現出心理學上所稱的“畏縮行爲”。等孩子長大後,這種恐懼心理所産生的不利影響更爲嚴重。他們處處害怕,怕競爭,怕承擔風險,怕被人議論,怕社會的變化……這樣的人輕則是碌碌無爲的生活弱者,重則會成爲嚴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
怕這怕那的思想,比所要害怕的事物本身往往要更加可怕得多。有這種懼怕心理的人,事情還沒有做,就先把自己嚇怕了。今天的孩子是21世紀的主人,迎接他們的將的精彩的世界。應該看到,複雜多變、充滿競爭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要求每一位成員具備較强的應變能力、適應本領和挑戰精神。因而爲父母者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强者氣質”,敢于向一切挫折困難挑戰,具有一種無畏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爲我們時代的接班人和佼佼者。@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