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4日訊】據中央社4日報導,市面上的口罩五花八門,你可知道,依用途不同,口罩可分成防止空氣中有害物吸入、避免飛沫傳染他人、避免飛沫影響食物或產品。因此要防飛沫吸入,絕對不是戴了口罩就一定有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指出首先要戴功能符合的口罩,再者是用正確的方式戴口罩。
在百業慘澹經營之際,口罩是少數不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影響的商品,並已成為台灣家家戶戶必備的保健用品。平常一個不到新台幣一百元的口罩,現在水漲船高,從三十元到一千元,只要敢喊價,就有人買。但是高貴的口罩真的比較有效嗎?
首先公開呼籲民眾選購正確口罩的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儘管長期投注在與八百萬勞工健康安全有關的工作場所安全衛生研究,由於研究內容極專業,與民眾的直接接觸少,民眾對這個單位向來陌生。但隨著SARS疫情發燒,勞研所幾乎成了國內「口罩諮詢熱線」,每天都有民眾或企業致電詢問,最常問的,就是「我買的口罩對不對?」
勞研所所長戴基福指出,在選購口罩時,單就防飛沫口罩而言,依據不同過濾效率有不同分類,主要是依據過濾濾布的效果來分。最近大家耳熟能詳的N95就是其中之一,這是根據美國的規範,同分類過濾效率更高的有N99、N100,其他還有可防油霧滴的R系列,或可防一般粉塵及油霧滴的P系列,這些類型就防飛沫而言,等級都與N95相當甚至更好。
類似的分等方式還有歐盟的產品分類,從FFP1、FFP2至FFP3;澳洲的P1、P2、P3;或者日本的DS1、DS2、DS3等分類。這些分類,最後一個數字越高,代表等級越高,亦即可以阻隔微粒吸入的比例越高。
另外,因為有密合的考慮,口罩有不同佩戴面體的設計,現在常見的口罩一般稱「拋棄式口罩」以及「簡易型口罩」;可以更換濾紙的「濾材面體口罩」﹙Filtering facepiece﹚;醫院稱隔離病房內使用的高等級防護「半面體口罩」;常見於電影的生化防毒面具,則屬「全面體頭罩」,不同佩戴面體也有不同效果。
戴基福表示,過去台灣僅對專業用的口罩有認證標準,民眾最常使用的拋棄式口罩,則因為台灣的空氣還算乾淨,對於戴口罩防細菌需求不大,因此缺乏認證標準。
不過為防SARS,民眾對口罩的需求大增,因此安研所已緊急完成「拋棄式防塵口罩」和兼具除臭功能的「拋棄式添加活性碳防塵口罩」認證標準,每一款口罩都分成捕集效率百分之八十以下、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等四級,一旦獲得標準檢驗局採用,即可納入CNS認證。未來民眾購買口罩只要認明CNS標誌即可。
在口罩納入CNS認證之前,目前選購口罩還是要認明經其他國家認證的字號。不過因為合格口罩經常缺貨,部分不肖廠商在不合格口罩包裝上隨便印上驗證字號混充,戴基福建議,透過網站查詢通過驗證的廠商型號,對於辨識產品真假可多一層保障。
例如通過美國NIOSH驗證的拋棄式防塵口罩,截至今年三月十二日已經有一百五十九種,詳細資料可查詢美國NIOSH網站資料 (http: //www2.cdc.gov/drds/cel/cel_form.asp);勞研所也將各國驗證口罩型號整理於勞研所網站的「SARS預防網站專區」 (www.iosh.gov.tw/sars0.htm),民眾可多利用。
除了要買合格的口罩外,戴基福提醒,「戴口罩就像戴安全帽一樣,必須正確使用,才能達到效果。」正確使用口罩最重要是與佩戴者的臉型密合,若不密合,空氣就會從細縫被吸入,有害物也會一併被吸入。
戴基福指出,戴口罩本來就不舒服,因為空氣通過口罩會有阻力。所謂「不氣密」,最常見的大概是戴口罩後眼鏡會起霧,或者是呼吸時臉頰有風流過的感覺,戴基福說,這絕不是比較涼爽的設計,而「絕對是不氣密的現象」。
再者,電視新聞畫面常會出現,醫護人員佩戴雙層口罩:一層一般醫生用的口罩、一層N95口罩,或是口罩頭戴只綁一條,這些情形都會破壞口罩的氣密性,失去口罩的效果。
根據勞研所專家會議的建議,戴口罩並不一定濾布等級越高就越好,反而必須考慮面體設計,平面型口罩通常很難密合,在醫療院所工作的高暴露危險群千萬不可使用。
各種有關口罩與事業單位預防SARS的因應對策,勞研所網站 (www.iosh.gov.tw)的「SARS預防專區」都有提供,民眾可隨時上網查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