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經驗 歐晉德:隔離方式有必要重檢討
【大紀元5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十六日電)台北市防疫作戰超過一個月,副市長歐晉德今天表示,經過這一個月的經驗和知識累積,他認為現行防疫隔離的方式、定義、級數都有必要重新檢討;最重要的是建立個人體溫紀錄和密切接觸者名單,並加強疫情調查與追蹤,這遠比大規模的隔離封鎖來得實際。
從和平醫院封院起算,台北市對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戰爭已進入第二個月,昨天臨危受命兼任衛生局長,站上第一線防疫的歐晉德今天說,這場仗打了這麼久,現在該是調整步伐的時候。
歐晉德攤開資料指出,從感染區返國的B級隔離者累計已有兩萬八千多人,每人隔離十天可領新台幣五千元居家隔離補助,換算起來政府要花費一億四千萬元,另還有供餐、裝設監視系統等支出,但並沒有任何一個人發病,政府耗費的代價是否太高?值得重新思考。
歐晉德透露,五月十一日他出席一項會議時,滿座的醫療專家、醫生告訴他「有一棟大樓狀況嚴重,要封了」,要求身為執行單位代表的他回去準備。由於這棟大樓涉及數千人,歐晉德認為事態嚴重,仔細詢問大樓內每個疑似案例的狀況,經過現場討論,發現每個案例都有接觸源,不需要封樓。
歐晉德說,身為執行單位,他可以什麼都不問,只要奉命照做就好,但還好他多事追問,讓醫療專家和他都鬆了一口氣。如今十五天過去,這棟大樓沒有傳出任何疫情,如果當初封樓,就錯了。
對照華昌國宅隔離管制的情形,歐晉德說,華昌國宅發現疑似案例時,市府第一動作先隔離,然後追蹤,再逐步解除管制,這種做法沒有錯。「現在檢討、改變作法,不代表過去做錯了,而是大家對於 SARS 的相關知識增加」。
歐晉德說,美國疾管局對於「密切接觸者」的定義與台灣現行定義不同,美國專家認為必須是有交換體液的可能,例如接吻、擁抱,才算是密切接觸;同桌吃飯講話口沫橫飛、未使用公筷母匙,自然也應列為密切接觸者,但純粹是同辦公室工作的同事,不一定全都是密切接觸者,「美國專家認為我們太緊張了」。
面對疫情可望趨緩,歐晉德認為,現在大家可以稍微鎮定一點、「 relax 一下」,隔離的方式、定義、 級數都應重新檢討,重點應掌握發燒這個關鍵症狀,及時把疑似感染的人隔離起來,再追蹤與其有密切接觸的相關人員。大型機構、企業員工除應定時量體溫、掌握自己的體溫變化,也應把每天的「密切接觸者」紀錄下來,以利追蹤。市府已擴充疫情調查人力,在市政大樓十樓成立疫調辦公室,人員由原來的二十人增到六十多人。歐晉德強調,疫調與量體溫一樣重要,但因有些民眾不太配合,必須花更多時間追蹤,以免出現防疫漏洞;他認為把時間、人力花在這裡,比大舉封鎖管制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