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鄭貽春:給胡錦濤溫家寶提建議

鄭貽春

人氣 1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10日訊】自十六大之后,尤其在十屆人大之后,种种跡象顯示:中共國家主席胡綿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處理國內外重大事務方面,与以江澤民為頭子的江家上海幫具有相當大的差別。

在今年二月到廣州視察時,胡錦濤對一位醫生說:“你在网上提出的建議很好,我看了”。溫家寶在視察北京高校時,曾對大學生們說:“你們在网上發表的議論,我都知道了”。作為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和作為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党控媒體的中國大陸卻把互聯网及其充分涌流的信息作為他們了解社情、體察民意、不受蒙蔽、遠离謊言、把握真實的大可利用的政治資源。此事甚好!應予支持!值得表揚!

盡管現在不乏限制互聯网存在与發展的种种嚴格的惡法規定,但是与報紙、雜志、廣播電台、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假大空充斥、到處是套話廢話的官腔相比,作為迅猛發展的互聯网具有其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各种信息充分匯流的現代化傳播方式。因此,胡錦濤与溫家寶應該并且必須卓有成效地利用人數与資訊越來越擴大的互聯网,以全面而真實地了解民情的全部苦難、淚水、冤屈与訴求。

目前在中國大陸,接入互聯网人數大約五千五百万之眾,并每時每刻以加速度的方式遞增。胡錦濤与溫家寶倘若實行与江家上海幫的官僚體系有所不同的新政,如果實行平民化、親民化這一初級階段的政治文明,如果能夠負責任地推進中國大陸的政治現代化,而与傳統的專制極權統治方式相游移、相區別,那么,就應該廣泛地利用范圍廣大的信息网絡的一切資源,以增強踏實執政的能力,以克服CCTV和《人民日報》的吹牛皮,進而把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推進到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新境界。

以下四個有利于胡溫體制實行新政的优越之處,應該提到胡錦濤与溫家寶每天的工作日程上。

1、上网有利于體察民情,掌握真實信息。可以不受江太上舊有行政官僚的審查和控制,仰賴于网絡媒體自由、大膽而且開放,并能夠真實地反映不被刪除、不被遮蓋的民意,通過了解真實的民意而能夠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并能夠做出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政治判斷和相應的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決策;

2、有利于改變前任江的官僚流氓作風,從而取信于民。在破除了居高臨下的頤指气使的政治無賴基礎上使自身執政的形象變得平民化一些,變得親切祥和一些。這樣一來,就可以獲得党心、軍心、民心,并迅速地成熟起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必須把握的天賜良机;

3、作為現代資訊新型傳媒,互聯网業已成為擴大影響、樹立形象的有力工具,也將有利于實現政府運行方式的信息化、公開化、民主化、透明化,從而徹底改變以往政府運行的神秘化、秘密化、恐怖化等等反人類、反文明的反動之作為。另外,在政府實現了全面的信息化之后,行政效率將得到極大的提高,政務公開將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夠盡其所能地參与到社會事務的管理中來,人民將獲得更大程度的知情權;對政府來說,重大事情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告訴人民。因為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政府就沒有屬于自己的任何一已之私利了。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更是政府今后永遠的每一個實際行動。任何人都可以對政府的任何一項政策提出或贊成或反動或支持或不支持的建議和意見、溫和的批評或嚴厲的批判。政府則對所有這些合理化的建議和不一定合理的批評和指責都要統統地拿來加以認真地研究,以改進政府的工作作風,以更好地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和任何一個值得注意的小問題;

4、有利于擺脫金字塔式的壁壘森嚴的等極制對于千變万化的信息所做的人為阻斷,并逐步擺脫江家上海幫的舊有官僚體制的嚴密控制,從而以新技術戰胜老官僚,以新體制戰胜舊裙帶,以現代化的新思想戰胜腐朽沒落的思維定勢,以真正的民主共和推翻謊言包裹著的極權架构。其目的就是以全面的信息化戰胜無處不在的社會化的欺騙,以徹底的透明化和公開化破除千年不變且半個世紀以來愈加黑暗的秘室政治。

為實現上述种种有利于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胡錦濤和溫家寶兩先生應該立即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公開各自的信箱,并建立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相應网站,并出版以他們為主編或者為社長的网絡媒體。例如,胡錦濤周報、溫家寶周報、日報或月報,等等。這种嶄新的做法應該成為胡錦濤、溫家寶新政的有力舉措。

在這方面,我建議,他們應該向美國總統、美國副總統和美國參議員等政治家們學習。美國政界人士几乎每一個人都有電子信箱,電子网站,每一個美國公民都可以跟他們互發電子郵件,人人都可以給美國總統寫信。美國總統也寫回信給每一位信友。

但愿在中國大陸,每一位給胡錦濤、溫家寶寫信的中國公民都能夠得到回复。但愿每一位給胡錦濤、溫家寶寫信的中國公民都不被秘密組織的秘密同志找上門來。

二零零三年五月九日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鄭貽春:台海兩岸政治關系通俗講話(11)
鄭貽春:現代君主論(1)
鄭貽春:現代君主論(2)
鄭貽春:現代君主論(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