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鬼仔稻 在苗栗重生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日訊】 據自由時報4月2日報導,在台灣已幾近絕跡的野生稻「鬼仔稻」,昨天在苗栗縣苑裡鎮栽植復育,多位台灣水稻專家到場見證,象徵台灣野生稻研究的再出發。專家們指出,台灣野生稻保有許多寶貴基因,深具教學、研究意義。
台灣野生稻是一九二九年日本學者在苗栗竹南郡及桃園郡台地(即今八德市)發現,由於其稻穀成熟後,穀粒容易脫落而掉落水中,常只留下稻梗,早期農民以為被鬼吃掉,因而有「鬼仔稻」、「鬼稻」、或「鬼禾」之稱。
台灣光復後,日本籍教授岡彥一專門從事台灣野生稻研究,民國四十年代也帶領一群台灣研究者進行相關遺傳調查,但隨著前輩專家相繼退休後,台灣野生稻研究已出現斷層。
岡彥一教授的弟子、中興大學農藝系退休教授蔡國海說,民國七十二年,返日的岡彥一教授曾回到台灣調查野生稻,發現台灣野生稻已經逐漸從發現地消失,當時在八德鄉公所及中興大學協助下,於八德地區設置復活保留區,以保住台灣野生稻的一線命脈。
然而,去年專家調查發現,由於生態丕變,且台灣野生稻的雜交性高,八德地區的台灣野生稻已幾乎消失殆盡,岡彥一教授的另一門生、目前在苗栗區農改場任職的稻作專家張素貞博士,遂與蔡國海聯繫取得種子,選定位於苑裡鎮的華陶窯本土植物園區,推動繁殖復育工作。
之所以選定華陶窯,是因為當地環境單純,且園方也願意從事管理培育工作,雙方並於昨天上午簽訂「台灣野生稻族群繁殖協定備忘錄」,岡彥一教授的門生蔡國海、胡兆華、張素貞及台大農藝系教授盧虎生、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黃朝慶等人,也都到場見證。
簽訂備忘錄後,窯主陳文輝、張素貞立即栽下卅六株秧苗,園方表示,未來將依農改場所提供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復育工作,而張素貞則表示,將對後續生長狀況持續追蹤,以累積相關研究資料。
台大教授盧虎生說,台灣野生稻的研究出現斷層,像他就是前年才第一次看到野生稻,因此復育非常重要,台灣野生稻能在台灣長期存活下來,是最好的基因保存庫,對教學、研究都非常重要。
他說,從觀察發現,台灣野生稻具有脫粒性強、抗惡劣環境、抗病體因子等特性,未來可利用現代分子技術從事分析研究。
陳文輝則說,早年苑裡鎮也有一位追隨岡彥一教授從事野生稻研究的專家張文財博士,民國五十二年到非洲採集野生稻種時不幸車禍殉職,得年卅九歲,昨天栽下台灣野生稻,除具有復育、研究意義,也藉此向這位苑裡鎮英年早逝的稻作專家致敬。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