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謙著書談周恩來文革污點(3)
【大紀元4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方冰紐約4月18日報導)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周恩來生平研究小組組長高文謙在海外出版的新書《晚年周恩來》中,運用文獻檔案和與當事人的採訪記錄,試圖對一些中共歷史上謎團做出新解釋。其中之一是他否定了人們一直認為文革後期鄧小平復出是周恩來在幕後推動的說法。高文謙認為,還原毛、鄧、周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人們弄清中共為什麼至今只准在理論上抽象否定文革而絕不允許象批判四人幫那樣徹底批判文革的始作俑者毛澤東。
*鄧小平一直是毛派人物*
高文謙強調他在書中揭示了鄧小平同林彪一樣在中共歷史上一直就是毛派人物。鄧小平在毛澤東受到共產國際排擠的中央蘇區時期,就是毛派的主要追隨者,跟著毛一道挨整。這段歷史使毛一直把鄧當作自己人。建國以後,鄧小平比林彪更早受到毛澤東重要,被毛提議擔任總書記,總攬全局以挾制周恩來。大躍進失敗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鄧小平開始遠離毛而追隨劉少奇,結果招致文革初期把他當作劉少奇司令部的二號人物批判。但是毛從一開始就對劉、鄧作了嚴格區分,
高文謙:“林彪、江青他們兩派對鄧一定要在九大時開除出黨。毛是堅決頂住,不答應。實際上毛已經在留有一手,始終鄧是毛手裡的一張牌,這張牌我在書中講到,開始是制衡林彪,林彪事件之後又用來制衡周恩來,始終是戰略上的一張牌。看時機,什麼時候打出這張牌,鄧心裡面也很清楚。所以鄧一看林彪一出事,知道他自己機會來了。”
*毛用鄧挾制周*
高文謙說,毛同周的關係則不同。周曾經在歷史上反對過毛。“延安整風”時周被當作經驗宗派的代表人物與作為教條主義代表的王明一起被重點批判;鄧則是毛派的代表人物。毛對周始終保持著戒心,而對鄧卻是充份信任的。外界認為文革後期鄧小平的復出是周恩來推動的結果,實際上恰恰相反。高文謙說,林彪事件之後,周恩來成為二號人物,毛在精神上受到重創,而周卻在批左和外交兩方面深得人心、威望大增。毛對周越來越不放心,認定周可能就是他身後翻文革案的掛帥人物。於是毛把鄧從江西調回北京,準備挾制周。但是毛對鄧能否戴罪立功並不放心。而鄧也深知毛的擔心。
高文謙:“通過73年底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對周的批判,鄧發言,說出了毛想說而不便說的對周的欲加之罪。這樣鄧獲得了重任,更上一層樓。”
*鄧力保毛大旗*
後來鄧再次被毛打倒,則是因為毛認為鄧確是企圖通過全面整頓翻文革的案,並且不僅沒有挾制周還和周走到一起。不過毛對鄧仍是手下留情,對他“保留黨籍,以觀後效。”
高文謙說, 1979年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執掌大權的時候,中國曾經出現過一個徹底批判毛澤東錯誤的歷史機會。但是鄧小平提議起草“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文革作結論的時候,卻力排眾議,堅守“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晚年反了嚴重左傾錯誤”的底線,提出對文革這段歷史“宜粗不宜細”的方針。
高文謙:“意思就是文革是毛髮動的,但是最惡的事情是林彪江青倆人幹的,把毛高高掛起,雖然他是發動者,但是不具體地觸動他,保留了毛這面旗幟。”
*鄧不願背“棄主負恩”的罵名*
根據這一方針中共對一系列歷史問題所作的結論都以避開對毛澤東的追究為原則,這些歷史結論保留至今。高文謙認為,鄧小平的“易粗不宜細”其實就是在政治上劃了一個批毛的禁區。高文謙認為,鄧這樣做當然首先是為了維護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其次也有個人原因,他“固然有怕當中國的赫魯曉夫之虞”,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與毛之間的歷史淵源。
高文謙:鄧與毛的關係太深了。鄧是毛一手提拔起來的,他不願意背棄主負恩的罵名。
*鄧考慮的是如何維護共產黨統治*
原中國社科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所]所長蘇紹智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鄧小平維護毛澤東歷史地位和個人恩怨與黨內派系都沒有關係。鄧小平考慮的是如何維持共產黨的統治。蘇紹智說,中國的情況同蘇聯不一樣。蘇聯的赫魯曉夫在斯大林死後搞非斯大林化。但是斯大林倒了前面還有列寧,還可以繼續維持蘇共的合法性。可是中共則不同。
蘇紹智:“中共過去的領袖可以說只有毛澤東一個。如果毛澤東打倒以後共產黨就沒有其合法性了。所以鄧小平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不能夠否定毛澤東。”
*鄧自稱哪一派都不是*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王軍濤也不贊成對鄧小平維護毛的個人原因的分析。同時,王軍濤補充說,鄧小平本人就否認自己是毛派人物。
王軍濤:“他說他從來不搞派系。他說毛主席說鄧、毛、謝、古,說他是毛派,其實我不是。我哪一派都不是。當時在中央蘇區的時候,他在執行一條路線,而毛也在執行一條路線。然後是別人把他們安到一塊兒的。”
王軍濤表示,據他了解,鄧小平對周恩來隱忍順守、低三下四地侍奉毛很不以為然,甚至瞧不起;而鄧對毛髮動的文革導致他個人和他家庭成員的悲劇更是耿耿於懷,甚至心生恨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