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小兒先天心臟病可治癒家長不需驚慌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大紀元2月24日訊】小兒如果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家長該如何因應?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李紋麗表示,並不是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都需要開刀,隨著醫學技術的一日千里,這個看似可怕的疾病,目前已有令人滿意的治癒率,家長不需過度驚慌。

據中央社2月24日報導,李紋麗表示,先天性心臟病是發生在懷孕三至八週的時候,嬰兒心臟及大血管發育受阻所造成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罹病原因不明;而每一千名新生兒中,大約有八至十名罹病。先天心臟病可依發病部位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由左心的含氧血流向右心,第二種是由右心的缺氧血流向左心再流至全身。

她說,第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沒有發紺現象,最常見的是「心室中隔缺損」、「心房中隔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等。心室中隔缺損的病患,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幾天發現有心雜音,其中約四成會自癒,部份病患有心衰竭現象,需服用心臟藥物治療;只有在治療無效時才需接受開心治療,而這類修補手術成功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五;至於心房中隔缺損,目前較常採用心導管閉合手術,可以讓病患少挨一刀。

開放性動脈導管則常發生在早產兒及部份足月兒的身上,病患約百分之九十九會在一歲以前自行關閉,僅少部份在一歲前發生心衰竭現象,除了早產兒可以用藥物幫助關閉之外,其餘大部份都可以施以心導管閉合術治療,只需要住院兩天,不會留下疤痕。

第二種先天心臟病是由右心的缺氧血流向左心再流至全身,會發生發紺現象,最常見的是「法洛氏四合症」、「大動脈轉位」。法洛氏四合症是包含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坐、右心室出口狹窄及右心室肥厚的組合,常見皮膚、嘴唇發紺、杵狀指、蹲踞現象,如果發生細菌感染的心內膜炎,往往會造成腦部膿瘍而致命,部分病童會大哭發紺甚至昏倒,這些需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年齡、體重已由過去的四歲,提前到三個月大,以及三公斤重的嬰兒。

大血管轉位則是由於肺動脈與主動脈長反了,病童往往一出生就有致命的危險,這類病人佔所有心臟病人的百分之八左右,如果不施以大動脈復位手術,百分之九十會在一歲前死亡,但是隨著心臟外科手術進步,這類病患的治癒率已相對提高許多。李紋麗強調,先天性心臟病並非都得開刀,大部份病患只需觀察,或服藥觀察、施以心導管治療,而且目前心臟外科技術已有長足的進步,民眾千萬不要以訛傳訛而尋求另類療法,反而延誤治療時機,更不需要一聽到心臟病就緊張,甚至一生下先天性心臟病嬰兒,就有放棄親骨肉的念頭。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