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2月23日訊】從古代開始,人們便相信人是有靈魂的,而靈魂是永生的。死亡不過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也就是活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而開始進入另一個世界。為了對死者的懷念與尊敬,以及為死者作到另一個世界的準備,人類從史前時期開始就有了喪葬的習俗。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中期,歐洲的尼安德塔人為死者安葬,在死者旁安置陪葬品,包括侍奉的食物和裝飾品。在尼安德塔人之後的克羅馬儂人,更在屍體旁陪葬巨型的象牙。
而在我國,在北平周口店的山頂洞人的屍體化石附近發現散佈著赭石粉,地層被赭石的粉末染成紅色,考古學家認為這是喪葬習俗,山頂洞人可能已有死後的信仰,透過這種儀式,把死者送到死後的另一個新世界去。
三彩駝載奏樂俑 /西元1957年- 陜西省西安市南何村鮮于庭誨住墓出土
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由漁獵走向農牧,而且產生了強烈的宗教意識。因此,有了一套喪葬的禮儀及習俗。如西安半波遺址,發現兩百五十座仰韶文化墓葬,這些墓葬的陪葬品甚豐且有一定的擺設方式。
進入歷史時期後,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工藝技術的發達,對喪葬儀裡也特別重視,並制定規範。
夏代的河南偃師二里的遺址有以陶製「成套禮器」陪葬。 殷人崇尚鬼神,更重視墓葬,如武丁配偶「婦好墓」中陪葬約有青銅器四百多件、玉石器近六百件、海貝器近七千件。周朝有「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上用三鼎或一鼎,一般平民無鼎,只以日用陶器陪葬。在春秋戰國時期,則流行以木桶及陶俑陪葬。
唐代的唐三彩便是用來陪葬的一種陶器。
彩陶的技術可追溯到漢代以前。到了漢代以後綠釉陶器盛行,鉛釉的燒製技術已然成熟,彩釉的發展達到新的高峰。北朝年間,彩釉由單色發展成變色或三色,多彩釉的基礎已然形成。
唐代國運昌盛,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四海昇平,統治階級生前過著驕奢淫逸的富豪生活,死後的喪葬更是極盡鋪張。根據舊唐書記默:「王公百官,竟為厚葬,偶人像馬,雕飾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禮。更相扇慕,破產傾資,風俗流行,遂下兼士庶。」
綠釉男俑/西元1957年-陜西省西安市南何村鮮于庭誨住墓出土
隨著厚葬風氣的盛行,唐三彩在這種條件下蓬勃發展,種類之多,諸如文侍武將、歌舞樂人、馬牛駱駝、瓶罐碗盤,都象徵性地陪葬入墓。根據出土資料顯示,用唐三彩陪葬的風氣從唐高宗開始,玄宗左右達於鼎盛,而在「安史之亂」後趨於衰落。
從出土文物分析,初唐的唐三彩以黃和褐色為大宗,間以白、綠釉。釉色暗,釉層厚實,流釉與脫釉現象普遍,製作技術仍較粗劣。盛唐以後,人俑的生產取代了器皿,黃、綠、白、藍、黑彩相繼出現,釉光晶亮,賦彩自然,堆貼與控塑的手法,更把裝飾內容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這是唐三彩約全盛時期。中晚唐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為唐三彩的發展劃上一個致命的休止符,只有南方揚州遺址仍見少量遺物。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