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秦銅車馬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隊在秦始皇陵塚西側20米的地下7.8米深處發現一組車馬殉葬坑.這兩具銅車馬就是從中發掘出來的。銅車馬原先安放在木棺內,因年代久遠,木棺朽爛,填土下沉,被壓碎成千餘塊。為便於修復,考古人員把銅車馬上部積土作初步清理後,以鋼板插入地下,把銅車馬從坑內整體吊出裝箱,運回室內清理拼接修復,經過8年努力,終於使它們重新煥發出 當年瑰麗華貴的姿容。

  銅車馬嚴格按真車馬的1/2製作。它們窮極華麗,飾有大量金銀構件,僅二號銅車馬上就有金銀飾件1720件,包括金3033克,銀4342克。製作時採用了鑄造、鑄焊接、鑲接、銷接、插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工藝之精巧令人歎絕。例如,馬轡和項圈是由金銀管相間排列焊接而成的,但肉眼卻看不出焊縫,即使在24倍放大鏡下,焊縫痕跡也細如髮絲。繩採用銷 接工藝聯結,至今仍靈活運動自如。最能反映高超工藝水平的是鑄造,二號銅車馬的華蓋面積達2平方米以上,最厚處不過4毫米,最薄處僅2毫米,鑄件如此之大,鑄壁如此之薄,如果不是在溫度控制、模具製作、合金配比等方面具有高度水平是無法完成的。在合金成份比例上,製作工匠們把構成青銅的銅、錫、鉛比例,按鑄件的不同部位作了有意識的增減調整,車撐需要高硬度以發揮支撐作用,含錫量就加大到20%,而轡繩需要有較高韌性,就把含錫量降低到6%。

  從藝術鑑賞角度看,銅車馬的造型無可挑剔。矯健肥碩的馬身佩光彩閃爍的金銀飾件,雙眼緊盯前方,鼻孔微微部張,馬齒緊嚼滴銜,鬃花迎風飛揚,削竹般的馬耳斜聳,彷彿正 聆聽號令,只待長策一揮,便放開四蹄疾馳。一號銅車馬的御官站立車頭,兩腿並立,身體稍稍前傾,雙手攬住轡繩,目視車前,聚精會神。二號銅車馬的御官坐在車首,頭戴切雲冠,腰懸青鋒劍,身著長孺,圓領外翻,緊握轡繩,高舉長策,豐滿圓潤的臉龐上透出既志滿意得又恭謹認真的神情。

  和秦俑一樣,銅車馬採用嚴格的寫實手法,車、馬、人的造型處處講究比例勻稱,形態逼真。馬的每塊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結構,甚至馬口腔上顎的皺紋和牙齒都鑄造了出來,連馬大腿兩側兩個附蟬黑斑及肛門括約肌都沒有忽略。御官的臉部、睫毛、頭髮以至手紋指甲達到惟妙惟肖的地步。與造型藝術嚴格寫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銅車彩繪採用的高度浪漫手法,車蓋和車廂上部的彩繪龍虎紋,團團簇簇,似雲騰霧捲,如金蛇狂舞,縱情揮灑,奔放浪漫;而一到底邊,畫筆一轉,風格陡變,絲絲縷縷,若即若離,筆意婉轉,奇麗飄逸;再配以鑄出的幾何形紋飾,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美與彩繪圖案的絢麗共熔一爐,相得益彰。

  一號銅車馬叫轅車,也叫高車、立車,因乘這種車要保持站立姿勢而得名。它小巧方便,轉彎靈活,視野開闊,機動性強。與早期車輛不同處是有了遮陽避雨的車蓋,也能更好地適應「四向遠望」的要求。在裝飾華貴不失皇家氣派的同時,車裝備以武器為主,車廂前欄板上有一個銅質箭筒,內裝50支鋒利的銅箭;左欄板外側的另一箭筒中有12支銅質箭羽,左內側有兩個銀質承弓器,並有青銅弓弩一副,左欄板內側車廂內,還插有一件迄今出土最早、最完整的盾牌。

  二號銅車馬叫安車,因乘坐這種車輛安穩舒適而得名。安車的長度比轅車大一半,寬度與轅車相似。除車廂頂部有穹窿狀的橢圓形車蓋外,車廂周圍有門扉窗牖與外界相隔。車廂寬敞可任人坐臥憑依,舖有華貴的褥墊,而且御者的位置在車廂之外,更顯得乘者另有天地。安車的重要特點是車廂窗牖密佈縷孔網眼,一來可以使車內看到車外景物,而從車外卻無法窺見車內情況;二來縷孔網眼可以隨意調節開合程度,從而調節車內溫度,所以,安車又叫「溫瓊車」。兩具車馬的用途明顯不同。前者適於作戰、狩獵;後者適於舒適地旅行。但他們又同屬「鹵薄」,即皇帝出巡車隊的序列之中,所以都可以稱作「副車」。前者屬警戒、保衛、前引車輛,後者供與皇帝隨行的美人、公子及大臣乘坐。

──轉自《世華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