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一言:香港7月革命初探
【大紀元12月24日訊】還沒有見人討論過“香港7月革命”。
香港今年7月,發生了具有革命內涵的事件。這方面沒有人提過、沒有相關的評論。本文就這方面作初步探討。
一提到革命,人們就直覺地以為是一個新制度、政權急速地取代舊制度、政權的外在表現。其實革命更多的是指實質,指某種固有的關係、思想、風俗習慣等被新的所取代;甚表現形式可以是激進的,也可以是緩和的。
香港7月革命事件,是指71大遊行在香港人民中間出現了否定了權由皇出、皇帝定欽差統治香港臣民、官代表民的固有的關係(意識);代之以權由民出、統治者必須得到被統治者同意才合法執政的文化。即是說,71大遊行,使到香港民間意識形態起了革命性的變化。
現在探討一下香港7月產生革命對這一革命後續發展的影響及其前景估測。
英殖民地統治,本質上和現在由中共委官統治沒有差別。因為殖民統治給香港人自由和經濟繁榮的補償,所以香港人都安于順民地位而變革之求不大。港人現在之所以一反前態,不安于順民地位,有兩個本質性的原因。一個是香港人視為價同生命的自由權利受到威脅;23條立法是對香港人自由權利的赤裸裸侵害,為避害而奮起抗爭。一個是政權移交至今,香港人的權利和民主意識高漲;加上“港人治港”、香港人當家作主思想的刺激下,權利民主意識步步高,中共的欽差董建華及香港土共對主流意識敵對,因壓制而生反抗。
71大遊行是香港民間主流與官方主流兩種意識形態和文化的衝突。
香港7月革命只是民間主流意識的革命,而不是統治階層的革命,更不是權力制度的革命。現在民間主流意識革命要求促進權力制度革命。民間革命帶出很特殊的後果。
其一、在官民交鋒的施政第一線,是官退的妥協。
最直接和現實的影響是董建華政府變成了跛腳鴨政府。撤23條是顯例,就最近事件而言,律政司與四五行動的雷玉蓮和解、維港填海、撤回更改投票時間的官議等,無不是在官方讓(退)妥協之下解決的。這與前律政司劉淑儀惡形惡相、對民選議員擺鄙視臉時代比,真有天淵之別。在民意面前節節退步。因為這退讓營造出一個暫時的祥和局面。最重要的是這個退讓形成了一個官民良性互動的共識和協調動作。在中央方面也沒有硬幹,而是接受港府董政權受挫的事實,只在循舊例團結香港少眾孤立香港大眾;最近上京面聖潮就是其中的大動作。這實際上還是港民京官良性互動。這種良性互動將對香港和大陸起重大的垂範作用。
其二、藏在深層的、潛在的民間與統治集團的矛盾深化和尖銳了。
這種深刻矛盾在香港表現為官民對立,這個對立因民要還權於民,官則要永保既得權力。矛盾是制度性結構性的,這個制度和權力結構註定官民必然對立。所以,這對立不因上面所說的政府施政讓步妥協而改善。
這種深刻矛盾也必然反映到香港人與中央方面去。因為不肯退讓,不准政改加快的主意來自北京中央。在經濟幫助香港的掩護下,中央要員不斷干涉香港內部事務,。連公務員中立問題都要直接指手劃腳。最近中央對香港的直接干預空前增大,四大護法金剛公開反對香港人決定香港政改,是一個直接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和破壞一個兩制的表現。所以,71大遊行不反中央的現象或有可能成為為港京直接對抗衝突所代替。這種直接對抗的形勢發展,很值得人們關注。
香港制度及權力的主要訴求是代表給權者獨霸政治權力,而民間的訴求是權歸民有。就國際和香港形勢看,民間有理、有德、有勢,也有力,就整體形勢來說是進取性的。現在香港和大陸死守這一權力底線,所以官民矛盾難解。其次,因為這個權力是由皇給的,所以它必然沒有民意基礎、不能獲得民意回饋、與民的意願脫節。董建華當官以來“不做不錯,一做就錯”原因就在此。最近連頒個勳章給藝員也受到全港藝術工作者、委任一位官員(平機會的王見秋)、調整一下醫療機構(中大港大治肝機構的合併)等等小事都受到強烈的批評和抵制。這矛盾也因制度所限而無解決之道。
因此,香港人的政治及權力訴求就是加快政制改革:權由民出,全民普選全部立法議員和特首。但這是皇官方面不肯退讓的底線,所以看來隨時間推進,矛盾將深化和激化。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要說明:由今年71大遊行為啟端的香港革命,將會以香港政制改革的攻防戰為主要內容發展下去。這個攻防戰正在進行中。
這個革命的結果對中國來說是有標誌性意義的大事件。若香港人民爭取政制改革有成,將開創一個在一個極權利度下被公認為不可能的“民主政改”成為可能。在極權專制體制內培養出一棵民主之曲;它既然可以在香港“無中生有”,當然更可以在中國“由少變多”和“由小變大”。其意義是人們在今天無法想像的。
由上面所述,我們會發現:“良好互動的現實”和“潛在的嚴重衝突危機”又如何互動?
妥恊?一方壓倒一方?
這是今後觀察局勢的重點。
2003/12/20
源自《議報》//www.chinaeweekly.com/(//www.dajiyuan.com)